幼兒園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幼兒園教案/列表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合9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合9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總是不開心的人會受冷落,樂觀、開朗的人會受人歡迎。

2、學習正確地表達自己的心情,嘗試進行自我情緒調控。

3、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1、心情樹葉人手一份

2、開心樹和不開心樹各一棵

3、幼兒不開心時刻PPT|

4、課前遊戲“撓癢癢”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剛才我們玩了撓癢癢的遊戲,你們的心情怎麼樣?(開心、真開心、非常開心)

二、第一次選擇

1、有兩棵樹,你們想跟他們一起去玩一玩嗎?(教師帶幼兒繞兩棵樹一週),請你選擇一棵喜歡的樹,並坐在它前面的椅子上。)

2、交流:為什麼你喜歡這棵樹?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三、第二次選擇。

(關於這兩棵樹還有一個故事呢)

1、教師講述故事“不開心小樹”,現在你還是喜歡原來那棵樹嗎?為什麼?

2、交流:為什麼你喜歡開心樹,不喜歡不開心樹?(總是不開心,皺著眉、板著臉的人是不會受別人歡迎的,總是笑眯眯樂觀開朗的人受歡迎。)

3、請小朋友再次變換位置。(聽了這個故事後你喜歡哪棵樹?並坐到它前面的椅子上)

四、情感遷移

(教師講述故事下半段:不開心樹每天都不開心,朋友們都不找它玩了,蚯蚓繞過不開心樹到開心樹下鬆土,小鳥也繞過不開心樹,到開心樹上唱歌,怎麼辦?不開心樹也著急了?)

1、如果你是不開心樹你怎麼辦?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受大家歡迎的人。(改變自己)

2、情境遊戲:幫不開心樹變開心,(請幼兒幫不開心樹想一個辦法讓它變開心成為一棵受歡迎的樹,並將開心樹葉送給不開心小樹。)這樣不開心樹也慢慢變開心了,大家又都重新喜歡它了。

五、情緒聯想PPT。

1、人總會遇到不高興的事,說說平時遇到不開心的事。

2、看看他們怎麼了(播放PPT),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讓它變成開心的事?

課後反思:

1、在活動中,我設計了兩次自由選擇活動,第一次僅憑兩棵小樹的外形特徵,第二次通過理解故事內容來選擇。這樣的兩次選擇,孩子們經過兩種認知的碰撞,經驗內化後成為自己的行動——他們真切地體會到經常皺著眉、板著臉不開心的樣子,就不會受到朋友們的歡迎,會變得越來越孤單,於是紛紛選擇了開心樹,達到了我預設中的目標。

2、選擇性地修改教材,根據活動預設的需要,我刪掉了故事的後半段(不開心樹在冬天晚張開樹枝迎接小雪花,讓自己成為了一棵受歡迎的樹,也使自己成了一棵開心的樹。)將這一過程設計成為幼兒設定一個問題情境“怎麼樣才能讓不開心樹成為一棵受大家歡迎的開心樹?”通過孩子們想辦法,並要求將每一個辦法對小樹說出來,然後給小樹貼上綠色的笑葉子。這一打破常規的環節體現了幼兒的主動性,也使我從幼兒的回答中瞭解了孩子們的認知經驗,孩子們原先認為可以通過別人的幫助來讓小樹變得開心起來(這是幼兒的原有經驗),但通過教師的引導,知道了小樹必須得靠自己讓自己開心起來,所以思維有了指向性,而且為小樹想辦法的過程恰恰就是自身經驗的拓展,為自己以後的情緒調控提供了經驗。我覺得這一環節設計得比較成功。但是孩子說得不多(辦法不多),體現出教師的這個指向違背了孩子們原有的思維定勢,要孩子隨著這個方向發散思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於我課前沒有預測到這一點,沒有做到充分的準備,導致我在活動中沒有能力為孩子提供更多或更好的支架而匆促收場。

3、教具的製作需更完善,兩組椅子擺放時各組應多放幾把,不能幼兒每人一把,這樣使第一次選擇許多幼兒都選擇了開心樹,選擇不開心樹的小朋友是因為那邊椅子坐不下了,無奈才坐這邊的,有的坐在不開心樹這邊卻說不出原因。

4、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要上完整。第三個環節請小朋友幫不開心小樹想辦法時我沒有進行及時的小結,使幼兒的新經驗沒有得到提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夠用線條、圖案進行組合,裝飾大鯨魚的身體。

2.體驗線描活動的快樂。

3.培養幼兒的觀察鯨魚、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圖片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誰呀?

2.大鯨魚身上有哪些漂亮的圖案呢?

3.小結:大鯨魚身上有像太陽一樣的圖案,是用螺旋線和波浪線一起畫出來的。

二、教師講解示範畫裝飾圖案。

1.除了像小太陽一樣的圖案,還有哪些好看的圖案呢?

2.教師根據幼兒的發現進行範畫。

3.請個別幼兒來嘗試畫裝飾圖案。

(1)那這個圖案是用了那些線條和圖案組合成的呢?

(2)那誰來試試,這個圖案可以怎麼畫?

4.小結:今天,我們發現鯨魚身上的圖案不只是簡單的線條或者圖案了,而是把線條寶寶喝圖案寶寶組合在一起,畫出了好看的裝飾圖案。等會兒就請你們也來試試吧!

三、組織幼兒操作

1.提出操作要求:我們裝飾的圖案要整齊地排列在大鯨魚的身上才好看哦!現在一起去裝飾吧!

活動反思:

本次線描畫活動難度有了較大的提高,雖然在活動中我已經示範講解了很多組合圖案的畫法,但是在幼兒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大多還只是用單一的線條或者單一的圖案進行裝飾,並不能將二者進行組合,因此我反思,接下來的特色活動中,對於這樣難度較大的組合活動可以先從模仿開始。

小百科:鯨分為兩類,一類是須鯨,一類是齒鯨。鯨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包含了大約98種生活在海洋、河流中的胎生哺乳動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瞭解人的舌頭、動物舌頭的特徵及作用。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學會分辨熟悉的幾種動物舌頭。

3、激發幼兒觀察動物的興趣,培養幼兒關愛動物的情感。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初步瞭解其特性。

活動準備:兩杯水、青蛙圖片、PPT

活動過程:

一、瞭解人體舌頭的功能。

1、品一品,嘗一嘗。

桌上放兩杯水,分別是鹽水和糖水,讓幼兒觀察。

(1)桌子上有兩杯水,你能看出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嗎?

(2)其實一杯是糖水一杯是鹽水,你能看出哪杯是鹽水哪杯是糖水嗎?

(3)用什麼辦法可以知道呢?我們的舌頭還能分辨什麼味道?

(4)我們的舌頭長什麼樣?請小朋友相互觀察一下。(扁扁的、寬寬的、淡紅色、均勻小顆粒)

2、想一想、說一說。

(1)我們的舌頭除了能分辨出各種味道,還有什麼作用?

教師小結:人體的'舌頭作用真大,不僅能嚐出各種味道,還能幫助我們說話、唱歌,舌頭還是攪拌機呢,能幫助牙齒把食物嚼碎。

(2)如果舌頭生病了或受傷了,我們一定覺得很痛苦,我們應該怎麼樣保護自己的舌頭呢?

教師小結:我們吃東西不要吃太辣、太燙或太冷的東西,也不要吃得太快,以免咬著舌頭,保持口腔衛生。

二、探討青蛙舌頭的特點及作用。

小動物們有舌頭嗎?人的舌頭有很多作用,小動物們的舌頭也有很多作用。

1、議一議。今天我們教室還來了一位小動物(青蛙),你們知道它的舌頭有什麼作用嗎?(捉蟲子)小朋友們,它是怎麼用舌頭捉害蟲的呢?

2、看一看。演示青蛙捉蟲的情景。

問:青蛙的舌頭有什麼特點?

青蛙的舌頭長在口腔的前端,而舌尖位於咽部,舌上佈滿了粘液,能很快粘住害蟲,將其直接送入咽部而吞入腹中。

3、學一學。啟發幼兒用手部動作邊學習青蛙捉蟲。

三、觀察並談談其它有趣的舌頭。

1、猜一猜。看圖片,啟發幼兒討論。

問:這些舌頭有什麼特徵?猜猜他們分別是誰的舌頭?

2、操作遊戲"找舌頭",讓幼兒給動物和相應的舌頭連線。

3、談一談。觀看PPT。

(1)啄木鳥的舌頭上帶鉤,能伸進樹皮裡勾出害蟲。

(2)蛇的舌頭是裂開的,可以用來捕捉外面的氣味。

(3)老虎的舌頭上有很多肉刺,能幫助老虎把骨頭上的肉舔乾淨。

(4)炎熱的夏天,小狗的舌頭能流出汗水,幫助它散熱,可以涼快些。

(5)食蟻獸的舌頭又長又圓,能伸進蟻窩,吃掉白蟻。

問: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舌頭也很有趣?

四、活動結束。

人和動物的舌頭這麼有趣、能幹,以後要保護自己的舌頭,保護動物,還要多留心,觀察其它動物,去發現一些更有趣的舌頭。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我先讓幼兒瞭解人類舌頭的味覺功能,再提問"我們的舌頭除了能分辨出各種味道,還有什麼作用?"引導幼兒積極討論,使整個活動氣氛都活躍起來,再引導觀察動物的舌頭。在幼兒猜測這是誰的舌頭時,我先讓幼兒小組討論操作"給動物找舌頭"提高幼兒的興趣,然後再講述每個動物的舌頭特點和作用。活動中我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讓幼兒學會了分辨熟悉的幾種動物舌頭。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內容,知道《八仙過海》是中國的神話故事。

2、能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理解“各顯神通”的含義。

3、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知道八個神仙的名字及各神仙所擁有的寶物;會念兒歌《八仙及寶物》。

2、磁性圖片:八個寶物;一張大圖片:八仙圖。故事錄音帶。

活動過程:

1、認識八仙及寶物。

⑴、師:小朋友,我們是凡人,那麼能在天上騰雲駕霧飛來飛去的人就是——神仙。每個神仙都有各自的寶物。這兒有些寶物,你認識嗎?你知道是哪個神仙的寶物嗎?(教師出示八個寶物,幼兒分別講述)

師小結:這些是八個神仙的寶物,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暗八仙。

⑵、師:說到神仙,神仙就來了,看看有誰呀?誰會將寶物送到各個神仙的手中?(幼兒將各寶物與八個神仙匹配)

⑶、師:有首兒歌說的就是八個神仙及他們的寶物,誰會念?我們一起邊做動作邊念。

2、欣賞故事《八仙過海》。

⑴、師:想聽八仙的故事嗎?仔細聽!(教師講述故事第一段)

聽完提問:你們猜猜八仙會怎麼過海?

呂洞賓是怎麼提議的?(呂洞賓對眾神仙說:“今天飛過東海,便顯不出咱神仙的本事,不如讓寶物帶著我們漂洋過海吧。”)

那麼八仙會如何利用寶物過海呢?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幼兒討論後,請他們講述自己的想法)

⑵八仙究竟是怎樣過海的呢?我們接下去聽故事。(教師講述故事第二段)

聽完提問:八仙是怎麼利用各自的寶物過海的?

⑶完整地聽一遍故事。(教師放故事錄音帶)

聽完提問:誰來給這個故事取個好聽的名字?(《八仙過海》)

這個故事中還藏了個成語“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你們知道各顯神通是什麼意思嗎?

4、師小結:《八仙過海》是中國的一個神話故事。中國有許許多多的神話故事,聞名全世界。

附:故事《八仙過海》

今天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天宮裡來了好多的神仙為她祝壽。

有八個神仙駕著白雲也來到了天宮,他們是:漢鍾離、鐵柺李、張果老、呂洞賓、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何仙姑。

祝完壽,八個神仙結伴回家。他們飄飄蕩蕩降在東海邊上。

呂洞賓對眾神仙說:“今天飛過東海,便顯不出咱神仙的本事,不如讓寶物帶著我們漂洋過海吧。”眾神仙齊聲說:“好!”

大鬍子鐵柺李取下藥葫蘆,往海中一拋,葫蘆馬上變成了一艘大船。鐵柺李跳上葫蘆,“撲通撲通” 過了海。

大肚皮漢鍾離把手中的芭蕉扇往海中一丟,一張大如席子的扇子鋪在了海上。漢鍾離躺在扇子上,“嗚啦嗚啦”過了海。

“駕”,白鬍子張果老倒坐在毛驢上,“得兒得兒” 過了海。

輕飄飄的呂洞賓把寶劍拋入海中,騎上寶劍。劍劃開水面,“嘩啦嘩啦” 過了海。

何仙姑把荷花輕輕放入水中,荷花一下子鋪開了好大一片。何仙姑站在荷花上,猶如出水芙蓉,“呼啦呼啦” 過了海。

韓湘子的玉笛到了水中,不僅可以當船,水擊笛孔時還有音樂響起。“嗵”,活潑的韓湘子蹦到了玉笛上,“哧溜哧溜” 過了海。

藍采和的大花籃入水後滴水不漏。愛穿一隻鞋的藍采和一邊散花,一邊“撲哧撲哧” 過了海。

曹國舅見眾仙已過海,不慌不忙地將自己的玉板排開放在水上,象一隻竹筏,“卟”,笑眯眯的曹國舅踏到玉板上,“啪嗒啪嗒” 過了海。

“快來看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蝦兵蟹將都忍不住叫了起來。

兒歌:八仙及寶物

鍾離寶扇自搖搖,拐李葫蘆萬里燒,果老魚鼓星相卦。

洞賓擲起手中劍,採和一手把籃挑,湘子橫吹一品笛。

國舅曹公雙玉板,仙姑如意立浮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自然、輕快地演唱歌曲,掌握滑音的唱法。

2.初步學習說唱形式的演唱方法,活動中會控制自己的歌聲。

3.能大膽運用表情、動作表現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

活動準備 《老鼠畫貓》歌曲音樂、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師:小朋友們見過老鼠嗎?老鼠是什麼樣子的?見過貓嗎?貓又是什麼樣子的?我們來聽一聽歌曲裡的貓是什麼樣的。

2.教師合著伴奏完整範唱一遍。

二、學唱歌曲

1.出示圖譜,幫助理解歌詞。

師:小老鼠畫了一隻什麼樣的貓?

2.引導幼兒看圖譜演唱歌曲。

3.幼兒聽音樂找歌曲裡的滑音,用標記符號在圖譜上標出滑音的位置,學唱滑音。

4.出示反覆記號,合著鋼琴伴奏完整演唱。

三、用歌表演形式表現歌曲詼諧、幽默的風格

師:我們也來噹噹小老鼠,一邊唱一邊跳起來,要把小老鼠得意、高興的樣子給唱出來、表現出來,行嗎?

四、活動結束

聽音樂,邊表演邊走出活動室。

核心理念:童趣

歌曲內容富有童趣,幼兒愛唱、喜歡唱。《老鼠畫貓》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歌詞通俗易懂、充滿童趣的兒童歌曲。歌曲中的“老鼠”和“貓”是幼兒所熟知的,與傳統印象中的貓抓老鼠不同,歌曲中的老鼠變成了得意洋洋、高高在上的“王者”,而貓卻變成了眼睛小、爪子少、鬍子翹、永遠也抓不著老鼠的“弱者”,這對於愛看《貓和老鼠》動畫片的孩子們來說,是相當有趣的。選擇這個活動除了考慮到動物形象貼近幼兒生活外,歌曲的曲調、歌詞的趣味性和遊戲性都較強,這些恰恰迎合了幼兒活潑、天真,同時又性格各異的特點。幼兒能夠從這首歌中體驗到小老鼠那種實現願望的得意與滑稽。

圖譜設計富有童趣,幼兒愛看、喜歡看。這首歌的特點是:形象性強,有情有物;童趣性強,活潑輕快。教師根據大班幼兒的心理和視覺特點,設計了具有濃郁生活氣息和天真爛漫兒童味的一組圖譜。例如老鼠的形象是一個肥頭大耳、圓眼炬亮的側面圖,貓的形象則是一個小嘴小腦袋、一臉傻氣的正面圖。這樣一組圖譜,直觀地幫助幼兒理解了這是一隻眼睛小、爪子少、鬍子翹、永遠也抓不著老鼠的“貓”。富有童趣的圖譜不僅解決了幼兒學習歌詞的難度,而且還讓幼兒明確了角色,啟發了聯想,為下一步的活動做好了準備。

動作設計富有童趣,幼兒愛學、理解快。在本次活動目標中還有對滑音的掌握,但滑音這一專業術語難以讓幼兒理解和記憶。怎樣讓幼兒學習和掌握滑音呢?教師事先了解到大多幼兒有玩過滑板的經驗,於是就先從聲音上作引導:貓再也抓不到老鼠了,小老鼠很得意,得意得就像踩著滑板,“so——”地滑出去了。“so——”這一聲音比喻,既形象又富有趣味地表現了滑音裡音調的變化;玩滑板時雙腳會向著同一方向滑出,我們就用雙臂滑指右上方的動作表示滑出去的動作。擬聲和動作的結合,使得幼兒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

教師充分理解教材內容,然後從童趣出發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幼兒就成為了音樂活動的主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造字的故事

設計思路:我們班的小朋友在中班下學期對漢字已經有一定的興趣,經常把在家寫的字拿來給老師看,一此為驕傲。進入大班後,有一天一個小朋友提出了一個問題,漢字是怎麼來的呀老師?我接住了這個球后,就把這個球拋給了全班孩子。這下字有個別的小朋友回家詢問家長,於是就有了答案:象形字,甲骨文,那麼到底是什麼是象形字?我把知識即使給了孩子,還拿出了象形字的卡片,讓孩子觀察,在收集材料中,孩子興趣不斷地蔓延著,併產生了這個主題活動。

  活動目的:

1、在看看講講中,鼓勵幼兒大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從中感受人的聰明才智。

2、激發幼兒讀漢字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活動準備:

漢字(象形字、甲骨文、現代文)若干的卡片

  活動過程:

1、引導語,激發幼兒說說漢字的興趣。

2、說說我們的字寶寶。

師:1)誰願意來向我們說說你認識的字寶寶?(在幼兒說的過程中,教師隨即引導,鼓勵幼兒發表不同的想法)

2)師:你們有什麼看不懂的字寶寶嗎?

3、設疑

師: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些字寶寶有個祕密?(鼓勵幼兒仔細觀察,並積極參與討論)

4、活動延伸

根據幼兒的熱點繼續對漢字進行探究,並讓幼兒回家與家長一起討論,學習認識更多的漢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目標:1、學習掌握本單元生詞,會正確的發音和表達;

2、會用完整的句型表達句子,鼓勵幼兒大膽對話;

3、懂得愛護小動物。

準備:POSTER、FALSH CARDS、愛心表格及愛心卡,小手卡,小錘子,

流程:

1、 熱身活動:歌曲《BLACK SHEEP》

2、 學習新單詞:TURTLE、CRAB 、SHEEP

A、 玩猜動物的遊戲:教師說幼兒猜、yes or no、模仿猜等

B、 學說新詞:請幼

兒練習讀詞。

C、 辨讀遊戲:小錘子,加小手卡增加難度。

D、 出示POSTER,用問句幫助幼兒鞏固所學句型。

3、 對話練習:what pe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a…

A、 出示句型條,學習對話。教師問,幼兒答。

B、 請幼兒互相練習對話。

C、 貼愛心遊戲,將自己的愛心卡貼在最喜愛的小動物表格內。

4、 鞏固遊戲:找動物

在地上畫好圓圈,在每個圓圈裡擺一個動物圖卡,請五名幼兒參與遊戲,幼兒問,教師答,參與遊戲者根據老師的答案跑進相應的圈內站好。

結束活動:跟教師合唱並表演歌曲《BLACK SHEEP》。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運用紙漿製作杯子的能力。

2.體驗成功的快樂。

3.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4.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活動準備:

浸泡好的紙漿、一次性塑料杯子

活動流程:

討論--演示--操作

(一)討論提問:看老師手中的是什麼啊?(出示紙漿杯子),我們來仔細看看和我們平時用的杯子有什麼不一樣的嗎?這個杯子是用紙漿做的,今天啊老師就來教小朋友做紙漿杯子好不好?

(二)演示提問:你們還記得紙漿杯子的製作方法嗎?老師來製作,你們來說製作方法好不好?在製作中,應該注意些什麼?(通過幼兒講解,回憶,讓幼兒掌握製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三)操作小朋友操作製作杯子,老師巡迴指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探索並感知槓桿原理,體驗力的平衡現象。

2、激發幼兒對生活中物理現象的探索興趣,培養勇於嘗試科學精神。

3、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活動前帶幼兒到戶外玩蹺蹺板,長方形積木、三角形積木、半圓形積木、玩具娃娃和小動物若干,《能省力的槓桿》錄影帶。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談話,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今天咱們班來了許多小客人,它們看見我們在外面玩蹺蹺板玩得很高興,它們也很想玩,它們想請我們做一些蹺蹺板送給它們玩,小朋友願意幫助它們嗎?(願意)

2、請幼兒說出蹺蹺板是什麼樣子的?需要什麼材料?

3、教師為幼兒提供材料,幼兒動手搭蹺蹺板。

4、為幼兒提供大小、輕重的娃娃和玩具小動物,讓它們玩蹺蹺板,看看會有什麼現象出現。

5、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引導幼兒大膽想辦法解決問題。

6、請幼兒把自己的操作方法、過程與鄰座的夥伴交流,並互相演示。

7、請幾名幼兒把自己的操作結果告訴大家,並演示過程。

8、根據幼兒的操作結果展開討論:為什麼有的蹺蹺板兩邊各坐一個娃娃就能蹺起來,也就是兩邊正好平衡。而有的蹺蹺板一邊做了一個娃娃,另一邊要做兩個或更多的娃娃才能平衡。

9、教師小結:因為蹺蹺板下面有一塊三角形的積木,這是個支點,當他放在中間時,兩邊的距離就一樣,各坐一個娃娃就能玩了,當她不處於木板中間時,兩邊的距離就不一樣,就會出現一邊一個娃娃,另一邊要做兩個和更多娃娃的現象。

10、幼兒再次探索:移動木板下的三角形積木,當它離木板一端距離越遠,離另一端距離越近時,近的這一端東西要放得越多,才能保持平衡。

11、請幼兒觀看錄影:內容是小熊和老虎、大象比賽搬石頭,並把石頭它扔到山下。老虎和大象都輸給了小熊。

教師提問:“為什麼老虎和大象力氣那麼大,這次卻輸給了小熊了呢?”

12、幼兒回答,教師小結:小熊在比賽中用一根木棍撬石頭,就是運用的槓桿原理,它能讓小熊省了很多力氣。在我們生活中也經常用到這一原理,如我們平使用的扳子、剪子等。

活動結束

1、帶幼兒到草地上玩蹺蹺板,繼續體驗槓桿原理。

2、在科學區投放扳子、剪子、秤、螺絲等各種材料,供幼兒操作,進一步感知槓桿原理,體驗力的平衡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