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幼兒園教案/列表

幼兒園小班教案3篇[精]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小班教案3篇[精]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傾聽和理解故事《大獅子的許多許多辮子》,感受獅子驚訝、害羞、快樂的情緒變化。

2.嘗試講出故事中感興趣的部分。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PPT(配具有音效的對話),大、小圖書各一本,獅子表情圖片(大、小若干),可操作的背景卡若干。

2.經驗準備:日常生活中有更換髮型的經歷;欣賞過動物角色的故事。

活動過程

1.採訪小朋友換髮型的感受,調動對髮型的已有經驗。

(1)指導語:今天的髮型有什麼改變?換了新發型有什麼感覺?

重點:引導幼兒在觀察夥伴髮型變化的基礎上,通過自身經歷講出換髮型時的心情,為故事中的線索做鋪墊。

(2)指導語:有一隻獅子也梳了新發型,你猜“他”的心情怎樣呢?

重點: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對故事情節的猜想。

(由於調動了孩子們對髮型的經驗,在引起共鳴的同時,孩子們用較為豐富的語言表達出對改變髮型的看法。)

2.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1)邊播放PPT邊帶領幼兒欣賞完整的故事。

(2)引導幼兒討論故事中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指導語:你最喜歡故事裡的哪一段?

重點: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講出故事中喜歡的部分。

(這是個開放的提問,孩子們根據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內容進行表達,有的“喜歡小兔子幫獅子梳頭”,有的“喜歡獅子跑”,有的“喜歡動物之間對話”,有的“喜歡最後大家都梳辮子”。由於在備課時考慮得細緻,所以這個環節中孩子們關注的地方基本與預設的關注點一致,在幫助幼兒分享的同時梳理和提煉需要掌握的要點。)

3.分析故事中獅子情緒的變化,加深對故事的理解並嘗試講述。

(1)集體討論獅子表情的變化。

指導語:獅子喜歡這個髮型嗎?你從哪裡知道的?獅子一共出現了幾次不同的表情,我們來學一學。為什麼獅子會有這樣的表情,獅子心裡是怎麼想的?

重點:充分感受獅子表情的變化以及內心的變化。

(孩子們理解了獅子的表情變化,包括現場探討了大獅子最後躲在洞裡的孤獨,讓大家印象深刻。可在這個環節孩子們表達的熱情不高,與設想的表現以及平時參與活動的激情很不一樣,問題出在哪裡?調整後,在這個環節我加入了“如果你是獅子,心裡感覺怎樣”,效果也不十分明顯。)

(2)幼兒操作材料並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或故事中的語言再現故事。

指導語:在什麼情況下獅子出現這樣的表情變化?

重點:擺表情圖的重點——情節;講的重點——使用故事中的語言。

(由於材料十分吸引孩子們,大家在操作環節比較投入,但請孩子們講時,大家都按照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喜好,把故事簡單呈現,但講時也沒有更多的熱烈氣氛,顯得比較沉悶。)

活動延伸

教師展示故事的原版圖書,拓展幼兒對閱讀的興趣。

故事梗概(略有改編)

大獅子來到小兔子的家,發現小兔子頭上梳著一條大辮子,可愛極了!小兔子說:“大獅子呀,你的頭髮真亂啊!”大獅子說:“是呀,真不好意思!”小兔子站在高高的梯子上說:“那我來給你梳梳頭吧。”大獅子坐在矮矮的凳子上說:“好啊,謝謝你!”小兔子給大獅子梳頭,梳著梳著,給他梳了許多許多辮子。大獅子一照鏡子,嚇了一跳:“哇,你給我梳了這麼多辮子啊,可我不是女孩呀!”頭上有許多許多辮子,大獅子一點也不喜歡。“太難看啦,太難看啦!”大獅子用手捂住腦袋,逃出門去。大獅子跑過小馬(陸續跑過水牛、山羊、駱駝)的身邊,小馬(水牛、山羊、駱駝)說:“大獅子,你的頭髮好特別啊!”“特別,特別難看吧?”大獅子反問。“好看,你的頭髮就像麻花一樣,多可愛啊!”最後大獅子躲進山洞裡,藏起來了。第二天,大獅子從山洞裡出來了。他看見了小馬、水牛、山羊、駱駝。小馬把辮子梳在鬃毛上,水牛把辮子梳在尾巴上,山羊把辮子梳在鬍子上,駱駝把辮子梳在駝峰上。大獅子看到大家,笑著說:“哈哈,原來你們也梳辮子啦,真好玩啊!”由《大獅子的許多許多辮子》帶來的反思

鄧老師:

您好。看了您的教學案例,活動中有思想有層次的引導式問題,勇於質疑並挑戰自我的反思性問題,使這篇案例充滿了創新、質疑、探索的精神氣質。和您一樣,初接觸這一案例時,我除了感到童話故事文字的文學性稍差以外,也對孩子們對大獅子的情緒變化不感興趣頗感疑惑。是您在反思中質疑的“難道是描寫心理活動的繪本不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欣賞”,提醒我去查閱有關幼兒情緒認知的相關研究成果,試圖從解讀幼兒的經驗水平和學習特點入手來思考與探討這一問題。

讓我們針對您所設計的引導性問題和反思性問題,循著分析幼兒、分析文字素材的思路,來反思這一教學案例。

一、“獅子心裡是怎麼想的?”——幼兒應具備的.情緒認知水平與社會認知經驗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大獅子的許多許多辮子》這一故事的欣賞要點。我們知道,多數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以其有趣的情節、緊扣主題的清晰線索、文學戲劇衝突點的設定以及為此而做的巧妙鋪墊,來吸引並打動讀者的。《大獅子的許多許多辮子》也是這樣。這一故事的戲劇衝突點是“驚訝”,因此您將教學活動的首要目標確立為“感受獅子驚訝、害羞、快樂的情緒變化”,準確地抓住了這一故事的欣賞要點。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引起幼兒與大獅子產生“驚訝”共鳴的話,就能取得預想的教育效果。但無論是面對教師的精心設計、引導,還是主動反思後的調整,幼兒一直不“驚訝”,也就無法沉浸到故事所營造的特有的情感氛圍中。

“驚訝”,也就是心理學所指的“驚奇”這一情緒。心理學的相關研究告訴我們,驚奇情緒是一種基於信念的情緒,這裡的“信念”指的是人們對客觀情境的主觀看法或認知評價,是理解客觀事實和人類行為的中心。通俗地說就是人們的“想法”、“看法”等。當事物或情境表現出與人們原先的“以為”、“認為”反差過大時,“驚奇”才會產生。研究證明,4~5歲兒童才逐漸理解“驚奇”這一情緒狀態,但對他人情緒的理解及共鳴離不開自身的願望與信念,而且幼兒雖然能夠正確說出他人所持有的信念,卻較難根據這一信念正確推測他人的願望(想要還是不想要)。

結合故事情節,大獅子為什麼會對自己的新發型感到“驚訝”呢?雖然“他”並沒有明確說出自己認為什麼樣的髮型好看,但通過“你給我梳了這麼多辮子啊,可我不是女孩呀”,以及後來大獅子看到全體小動物都梳了辮子後釋然的情緒,我們可以讀出“他”對“難看”髮型的看法(信念):第一是大家比較少採用的“特別”(各色)髮型,第二是男生梳了女生的髮型。於是“他”開始時不想要這樣的髮型,儘管眾多小動物當時就告訴“他”大辮子“多可愛啊”。但當第二天“他”發現自己的髮型不再“特別”、“各色”時,“他”也就不再糾結於“男”、“女”,欣然接受了自己的新發型。

按心理學研究的結果,中班4~5歲幼兒對理解大獅子的這一信念以及由此帶來的情緒變化,是有著相當的難度的。這一年齡段的幼兒還處於以自己的信念和願望推斷他人的階段。對於髮型、衣著,他們會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情感、想要和不想要的願望,卻並無性別成見以及讓“會不會各色”這類的想法來束縛他們自由自在的思維與心靈,而且當今社會對於個人生活方式的態度是十分寬容和開放的,幼兒也很難有機會接觸到有關髮型的明確的男、女界限,以及“標新立異是難為情的”這一類幾乎是二三十年前的社會觀念。因此他們難以由己推人地理解大獅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情緒反應,倒可能有點兒迷惑於獅子的“大驚小怪”。

讓我們循著教師的提問,層層遞進地分析幼兒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習程序。“你猜他的心情怎樣呢”,引導幼兒對改變髮型提出了自身的看法;“為什麼獅子會有這樣的表情”,引導幼兒“明顯可以理解到這些情緒變化”(其實這裡的“理解到”更準確地說似乎應該是“識別到”,即幼兒只是進行了情緒判斷與識別)。但對於“獅子心裡是怎麼想的”這一真正指向個體信念的提問,幼兒則是“表達的熱情不高”、“效果也不十分明顯”,說明幼兒並不能深刻地去理解故事中基於大獅子信念的看法。即使後來教師使用移情的方法再提出“如果你是大獅子,心裡感覺怎樣”,他們仍然不能設身處地地去理解大獅子認為“標新立異、男扮女裝是難看”的想法。於是幼兒無法和大獅子一樣“驚訝”,無法感悟由“驚訝”而營造的故事意境與效果,教師期待的“平時參與活動的激情”沒有出現,孩子們複述故事時更是“簡單呈現”、“沒有更熱烈的氣氛”、“顯得比較悶”。這些表現證明了“充分感受獅子表情的變化以及內心的變化”的教學目標基本上沒有實現。

二、“你最喜歡的故事是哪一段?”——該班幼兒喜歡的童話故事的特點

這一提問體現了鼓勵幼兒個性化、自由欣賞故事的理念,孩子們的回答也為我們分析他們喜歡的故事型別提供了依據。他們有的“喜歡小兔子幫獅子梳頭”,有的“喜歡獅子跑”,有的“喜歡動物之間對話”,有的“喜歡最後大家都梳辮子”。可見,幼兒喜歡的故事顯著呈現著對話重複與有趣、動作性強、大家都一樣以及互相幫助等狀態描述的特點。而教師作為第一目標提出“感受獅子驚訝、害羞、快樂的情緒變化”,在故事文字中只以一個比較抽象的“嚇了一跳”來交待作為戲劇衝突點的“驚訝”,這怎麼可能使“驚訝”產生異峰突起的文學效果,從而鼓動起孩子們的欣賞熱情與興趣呢?對比來看,故事中以“捂著腦袋,逃出門去”、“躲進”、“藏起來”等相對生動的動作描寫了大獅子的“害羞”,就使孩子們“現場探討了大獅子最後躲在洞裡的孤獨,讓大家印象深刻”。可見,能打動幼兒、讓幼兒浸潤其間的文學作品,必須充分運用有趣的對話、形象的動作以及能打動孩子的狀態描寫這些文學手段,來巧妙地編織線索、鋪墊情節並揭曉結局。

其實,教師對幼兒的故事欣賞特點與經驗是心裡有數的。案例中,您雖然將“感受情緒”作為了故事的首要目標,但卻在教學的設計中使用多媒體技術重點描畫了大獅子的一路狂奔以及與小動物的對話,“我為孩子們準備了經過截圖、特技處理的動態PPT,將故事裡動物的對話提前做成錄音音效”,果然孩子們對這一段是感興趣的,他們喜歡的故事部分基本都集中在這裡。

三、“描寫心理活動的繪本不適合孩子欣賞?”——激發幼兒熱情與主動參與的策略

難道描寫“驚奇”這一基於信念的情緒與心理狀態的童話故事真的不適合幼兒欣賞嗎?還記得一本名為《兔子先生去散步》的繪本嗎?它通過兔子在散步路上遇到的重重險情,以“標誌”為線索,以“看見標誌——形成個性化解釋(看法或者信念)——意想不到的結果反饋”的情節鋪墊方式,以滑落、跌倒、掉進、逃出等構成戲劇衝突點,最終以“哥倆好”這一孩子們喜歡的“在一起”(大團圓)的狀態為結局,生動描畫了與“驚奇”相關的驚訝、驚恐、驚喜等一系列情緒。對於“標誌”,生活在當今社會的孩子們並不陌生,諸如交通標誌、公共設施標誌等,早已為孩子們初步形成“標誌是便利人們生活、提醒人們小心的”這一信念打下了基礎。曾有教師把這一繪本改編成童話故事,給中、大班的幼兒欣賞,孩子們完全被故事吸引,跟著兔子先生不安、疑慮、驚恐、驚喜,較好地體驗了相應的情緒變化,基本上取得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如果把《大獅子的許多許多辮子》與《兔子先生去散步》相對比,我們不難看出,本案例中教學活動沒有達到教學效果的重大原因之一就是選擇教學資源(故事文字)的失誤。根據中班幼兒的欣賞特點,教師選擇的童話故事應具有以下文學特徵:

語言表述,以生動有趣、充滿機智、韻律感強、語音語調感強且重複較多的對話和大段的動作性敘事描述為主,描述場景時的語言要具有畫面感、色彩感強的特徵;

敘事情節,三段對比式的敘事方式較多,帶有迴圈重複的元素,屬於開放式的重複,情節在角色的行動與結果的對比中推進,使讀者被故事情節牽引而深入地對比;

情感線索,較緊密地隨故事結構展開,故事雖有懸念,但在幼兒可聯想的心理空間內起伏,符合幼兒的心理承受力,還有的作品出現了心理活動描寫;

主題表達,以懲惡揚善的基本倫理、正義戰勝的昂揚基調為主,具體分為表達朋友情義、愛的主題和想像的世界、聰明機智、誠實等。

四、“你從哪裡知道的?”——教育活動反思中對幼兒反應的具體描述

這一提問本來是老師問孩子們的,目的是引導幼兒注意欣賞文學作品的細節、描畫手段、氛圍與意境。但這一案例還留給我的深刻印象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觀察、記錄幼兒的語言表達與參與狀態的基礎上進行的質疑與反思。正是教師對幼兒在學習過程中表現的具體記錄,才使我們能從解讀幼兒的經驗、發展水平與學習特點入手,更加準確地鎖定問題,正確歸因併為找到解決策略提供有效路徑。我在分析中不厭其煩地引用教師的原文,意在於此。

這一案例也有讓我們感到些許遺憾的地方,在很關鍵的第三步“分析故事中獅子情緒的變化,加深對故事的理解並嘗試講述”,幼兒沒有如教師期待的熱烈討論獅子的情緒變化,沒有熱情參與複述故事。這裡教師應該呈現幾條有代表性的幼兒的具體回答,以使我們能夠循著孩子們的思想,進一步探討、分析他們究竟是怎樣看待獅子的“大驚小怪”的。

當教師們把問向孩子的“你從哪裡看出來的”也用於反問自己時,我們將會更深透地理解並遵循促進幼兒主動學習的策略——“研究幼兒、研究領域學科與教學資源、研究教育教學策略”,使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與和諧發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練習聽訊號向指定方向走、跑交替,發展動作的協調性。

2、 在與同伴一起的遊戲過程中,提高避讓、控制身體的能力。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難點:聽訊號向指定方向走、跑交替。

2、指導要點:在遊戲場景中,以幼兒扮演動物形象、以教師示範講解和幼兒練習的`方式引

導幼兒能根據訊號走、跑交替。

三、活動準備:

1、小兔、小貓、小狗頭飾各一個、小動物家場景3個;

2、平衡木、體操墊、木樁2~3個,積木若干個;

四、活動過程:

1、準備部分

(1)、幼兒跟隨教師,走跑進場。

(2)小鴨模仿操

小鴨小鴨走走(左右搖擺);小鴨小鴨嘎嘎(點頭);小鴨小鴨遊遊(扭屁股);小鴨小鴨

吃蟲(前後跳躍)。

(模仿操重複2遍)

2、教學與練習部分

(1)開展“小鴨去做客”的遊戲,練習按照指令走或跑

1)(教師首先邊示範邊講解動作),指導語:今天,我們要去小動物家做客,輕輕走

(跑),輕輕走(跑),我的小鴨輕輕走(跑),走(跑)到XX家做客,看看哪隻是聰明

的小鴨,能跟著媽媽一起有禮貌的去做客 。

2)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聽訊號向指定方向走跑交替遊戲

3)針對遊戲中的問題,進行討論(特別是聽訊號、避讓及禮貌問題)

4)請個別幼兒再次進行示範,幼兒集體活動2次。

3、開展“小鴨蓋房子”的遊戲

指導語:小動物的家很漂亮,小鴨也要蓋新房子,小鴨寶寶們我們一起去運積木蓋房子吧。

(1) 教師交待遊戲玩法,邊講解邊領著一名幼兒示範

指導語:我們要蓋新房子,需要走過小橋,爬過草地,跨過小木樁,然後搬一塊積木,從兩

邊跑回來,把積木送到筐裡。

(2)幼兒進行遊戲,教師指導。

4、結束部分

(1)放鬆活動,甩手、拉伸、拍拍手。

(2)小結活動,師生共同離場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根據音樂節奏的快慢做遊戲。

2、大膽表演大象、小老鼠的動作,表現小老鼠的機靈淘氣和大象笨重詼諧的形象。

3、樂意與同伴共同體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製作教學PPT。

(2)小鼓一隻、音樂3段

活動過程: 1、欣賞《小老鼠與大象》故事。

師:“小老鼠和大象是一對好朋友,有一天它們一起出去散步。(播放PPT)它們走到了哪裡?(小橋)我們來聽聽大象是怎麼走的呢(鼓聲‘咚咚咚’),小老鼠呢?(鼓聲‘篤篤篤篤篤’),(繼續播放PPT)它們又走到了哪裡?(小山)大象怎麼走的呢?小老鼠呢?(繼續播放PPT),大象和小老鼠走累了,來到了哪裡休息呀?(草地),大象‘咚咚咚’,小老鼠‘篤篤篤篤篤’來到草地上休息”(大象走過敲鼓中間節奏慢,小老鼠走過敲鼓邊節奏快。)

2、引導幼兒回顧故事的情節,學習和創編小老鼠和大象的動作。

⑴師:“請小朋友們想想看,剛才的故事裡有誰呀?”(大象、小老鼠)師:“它們去了哪些地方玩呢?”(小橋、小山、草地)

⑵讓幼兒學大象(跺腳)和小老鼠(輕快踮腳走)的腳步聲以及走路的樣子師:“大象在走過小橋(小山、草地)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呀?誰來學學看呀?小老鼠又是什麼樣的.呢”(敲鼓,兩種方式多次輪流反覆。)幼兒模仿。

師:“為什麼大象是這樣(做跺腳動作)走路的?小老鼠是這樣(做輕快踮腳走動作)走路的呀?”(請小朋友形容:大象重腳步重,老鼠輕腳步輕)

⑶聽鼓聲,與幼兒一起學動物走路的樣子,將故事重複一遍。

師:“下面請小朋友聽好咯,是誰來了呀?(敲鼓)我們一起來學學看!

大象‘咚咚咚!’走過小橋,小老鼠‘篤篤篤篤篤’走過小橋。

大象‘咚咚咚!’翻過小山,小老鼠‘篤篤篤篤篤’翻過小山。

大象‘咚咚咚!’來到草地上休息,小老鼠‘篤篤篤篤篤’來到草地上休息。”

教師:大象身體大而笨重,所以走路慢。小老鼠身體輕,所以走路快。

3、跟隨音樂,大膽表演。

師:“我們小朋友啊,表演大象和小老鼠的時候都表演的很棒,接下來我們跟著音樂,一起再表演一次好嗎?請你聽清楚,什麼時候是大象出來了,什麼時候是小老鼠哦。”

播放音樂,配班敲鼓。

4.謝幕!

師:“我們的大象和小老鼠都表演的好棒呀,今天我們玩的可真開心,大象和小老鼠也要回家了,我們一起和大家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