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幼兒園教案/列表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錦集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錦集5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吃粽子,知道端午節最主要的活動就是吃粽子了。

2、能剪出中國式屋頂、粽子、吃粽子的人物。

3、剪好各種部件,再組合粘貼出完整的畫面。

4、鍛鍊幼兒的耐心細緻與創造美的能力。

5、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6、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重難點:

感受端午。

能剪出端午元素組合成畫面。

活動準備:

各色彩紙、剪刀、膠棒、黑卡。

活動內容:

1、交代上課內容,小朋友馬上要過端午節了,今天我們的剪紙內容就是表現端午節。請小朋友來說一說端午節都要做些什麼?老師總結:要掛艾葉、劃龍船等,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吃粽子了。

2、分析畫面內容:為了表現出中國特色,我們來剪一箇中國式的房頂,還有紅色的門,門上貼個“福”,房頂下我們可以貼艾葉和粽子,再貼個吃粽子的小朋友,這幅畫基本上就可以了。

3、示範:老師示範剪出屋頂、門、粽子、艾葉。這些都是用對稱的方法,在對摺的紙上,畫出物體形象的一半,再剪出。

(屋頂)(粽子)

3、請幼兒剪,要求幼兒分部件剪,再組合貼上,鼓勵幼兒發揮想象有所創造,跟老師不同。(第一課時結束)

4、老師示範:剪出吃粽子的小朋友。分部件剪:分別剪出頭、身體、粽子、腿,再組合粘貼出人物。

5、請小朋友剪,老師巡迴指導。(第二課時結束)

活動效果:

孩子們剪出了端午節吃粽子的情節,很有生活情趣,不錯呦!屋頂是一個紅色的翹式屋頂,剪好了外輪廓再在裡面剪出一些鏤空的紋路。粽子是三角形的,也鏤空剪出一些花紋。非常可喜的是,孩子們在剪吃粽子的小人時,非常有創造性:有的人物剪出了五官,正張大嘴吃粽子,是分部件組合剪的;有的是一氣呵成,一張紙就剪出了一個小人,然後胸口再貼一個綠色的三角形的粽子,簡單扼要地表現出了吃粽子的小人,表現出孩子們童真童趣。

反思:

這兩節活動設計圍繞著端午節,這種民族的節日,小朋友都很熟悉,把節日的傳統習俗設計進剪紙活動,幼兒很樂意接受,因為這些事情他們親歷親為,很熟悉,所以製作起來也有感覺,更會有所發揮創造。這也是綱要所要求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要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剪龍舟,孩子們一開始覺得很難,有畏難情緒。經過老師的引領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把最難表現的龍頭拆分成幾個簡單的部件的組合,孩子們就有了製作的信心,並順利地完成了任務,從中也體現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這樣孩子的現有水平才會有所提高,能力才會增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通過操作彩色串珠,進一步瞭解10以內數的分解組成;

2.通過實物操作,能進行10以內數的簡單加減運算。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彩色串珠;10以內的算式卡若干。

2.學具準備:圖片、作業紙、鉛筆若干。

3.《數學心智開發》第6冊。

  活動過程

1.常規活動——問候,走蒙氏線。

線上遊戲;是個小朋友。

2.集體活動。

①教師演示教具操作。如演示算式26=8,教師先取彩色串珠-2-1放在操作面上,取“”放在其右邊,接著再擺彩色串珠-6-1在“”的右邊,其後放“=”,然後再放彩色串珠-8-1。在彩色串珠下方用對應的數字卡片表示。

②複習10以內數的分解組成。教師請幼兒拿出格子圖,讓幼兒數一數,說出每排有多少格子(10格),並用數字10表示出來。讓幼兒在第一排的最後一格畫上斜線,引導幼兒說出10個格子,可以分成9個白格子和1個黑格子,即10可以分成9和1。讓幼兒順次每排用斜線多畫一個格子,並說出10的其餘幾種分合式,用數字在作業單上記錄下來。

③出示另4張圖,要求幼兒有序地說出10的分解組成,教師引導幼兒按圖片列加法算式。列加法算式:求總數,用什麼方法計算?幼兒根據圖片口述列出2道加法算式“18=981=9”。

④幼兒練習。引導幼兒分析,加法算式中,前兩個數字交換位置,總得數不變。

⑤遊戲“打麻雀”。教師出算式,幼兒心算出得數,若得數是9,便表示是9只麻雀,幼兒用手做打槍姿勢,並隨同發出9次“叭”的聲音。

3.分組活動。

第一組:做《數學心智開發》第6冊第27-28頁的活動。

第二組:教師出加法算式,幼兒做算術題。

  活動延伸

更換圖形卡做算術題。

  活動提示

在進行演算時,不一定全部以10位總數,也可由其他總數的圖卡。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欣賞雙簧表演,瞭解"前臉"、"後臉"、"醒木"、"雙簧"等概念。

2、通過觀察和嘗試表演,學習雙簧表演中"前臉"、"後臉"的分工與配合。

3、大膽參與表演,體驗雙簧表演中的幽默、詼諧,激發幼兒對曲藝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雙簧錄象一段、屏風一個、醒木一塊。

  活動過程:

一、觀看教師雙簧表演,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天上的太陽大大大,地上的我啊熱熱熱,脫掉外套我吹吹風,喝杯涼水我好涼快,拿塊手絹擦擦汗,哎呀呀不得了,寒風吹雪花飄,凍得我直跳,趕快跑回家,又有肉來又有湯,樂得我啊哈哈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吃一口肉,我喝一口湯,我吃一口肉,我喝一口湯,我吃,我喝,我吃,我喝,我吃……我喝……我實在是吃不下了,哎呀呀….哎呀呀…..

二、 再次欣賞教師表演,初步瞭解"前臉"、"後臉"、"雙簧"等名稱,並理解"前臉"、"後臉"在表演中角色的分工。

(教師完整表演雙簧,抖出笑料包袱,揭示雙簧表演中角色的分配――"前臉"、"後臉"。節目的形式叫"雙簧"。

三、幼兒嘗試表演雙簧。

1、複習兒歌"小蚱蜢"。

2、集體練習雙簧"小蚱蜢"中"前臉"表演的部分(交代前臉表演的要求。)。

3、全體幼兒與老師分別扮演"前臉"、"後臉",嘗試合作表演。

4、幼兒自己練習表演,教師指導。

5、請兩組幼兒上臺表演(在幼兒表演結束後,請幼兒和老師點評,鼓勵幼兒並提出改進的地方)6、幼兒兩兩合作集體表演。

(前臉坐椅子上,後臉躲在椅子後面)四、欣賞雙簧VCD,體驗雙簧藝術的幽默、詼諧。

五、結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幼兒能愉快地參加活動,並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到冬天獨特的魅力所在。

幼兒通過自身的感知,說出冬天與其他季節的不同之處。

幼兒能自由地組織語言大膽地表達對冬天的情感。

使幼兒掌握一些冬季生活基本常識。

在活動中增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愛好和對大自然的愛。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幼兒對冬天的進一步探索。

活動準備

“東爺爺”的錄音 ,冬季雪景圖片,一張內容不符合冬季特徵的圖片(穿裙子的小女孩,青蛙,荷花,長的鬱鬱蔥蔥的大樹等),幼兒人手一套畫片(冬季的樹木,雪人,滑雪的小女孩,穿涼鞋的孩子,知了等),小畫板,油畫棒

活動過程

1 讓孩子閉上眼睛,播放冬爺爺的聲音:“呼……北風呼呼吹,大雪飄呀飄,我是冬爺爺,你們可知道?小朋友,你們怎麼知道我來了?”通過對幼兒聽覺的引導,使幼兒感知冬天的情景,啟發幼兒對冬天的聯想。

2 出示冬季雪景圖片,讓幼兒觀察。提問:圖上畫的是什麼季節?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提示幼兒從圖中的顏色,景物,人們的穿著,正在進行的活動等多方面進行觀察。)冬爺爺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禮物呢?

3 出示穿冬裝孩子的教具,問:冬爺爺來了,天氣變得非常寒冷,我們怎樣過冬?除了衣著,人們還想到了什麼辦法抵禦寒冷?

4 粗心小畫家的圖畫,孩子仔細找出不符合冬季特徵的地方,給予糾正。幼兒要語言表達連貫,闡述清晰。

5 遊戲《看誰答的快》。老師說出某一物體和現象,幼兒迅速判斷出是哪個季節。如:“手套”,回答“冬天”。“扇子”,“夏天”。

6 貼圖活動。讓孩子用自己手中畫片在畫板上貼出一幅冬季圖畫,用油畫棒添畫其它冬季景物。

7 延伸活動。動手製作冬爺爺帶來的雪花,雪娃娃,或向爸爸媽媽學一首關於冬天的詩或兒歌,自己編也行,然後在班上表演。

教學反思

這節活動課上,孩子們的興趣很高,發言也很積極,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的目標。但我發現孩子們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還需進一步的引導,啟發。

小百科:冬季是四季之一,秋春之間的季節。天文學上認為是從12月至3月,中國習慣指立冬到立春的三個月時間,也指農曆“十、十一(冬)、十二(臘)月”一共三個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並能大膽講述自己在幼兒園三年成長的變化。

2、感受和小夥伴一起長大的快樂和自豪。

活動準備

畫紙、油畫棒、剛入園時的照片、剛到園時的身高記錄。

活動過程

一、我長大了。

1、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長大的話題:誰還能想得起來自己剛入幼兒園是的樣子?

現在三年過去了,你們有什麼變化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2、教師展示幼兒剛入園的照片。

討論:這是誰?和現在的她比有什麼變化?請幼兒也來說說自己的變化。

3、引導幼兒表達成長的想法:看看自己長大的樣子,你有什麼感覺?心裡是怎麼想的?

也來看看老師的變化吧。

(教師展示自己童年的照片,讓幼兒來分析比較。)

二、探索身體成長的事實。

1、引導幼兒運用自己在前面活動中掌握的測量經驗,來驗證自己長大的事實:

我們怎樣才能知道自己長大了多少?爸爸媽媽是怎樣做的?

老師這裡有你們剛入園時的記錄,我們一起來比較一下。

2、3—4個幼兒貼牆壁站好,老師將他們入園時的身高畫在牆壁上,然後在為他們畫上現在的身高。

3、請幼兒自看看長高了多少,說說使用了什麼測量的工具知道結果的。

三、表達成長的心情。

1、教師講自己小時候的趣事,啟發幼兒談論小時候的趣事。

2、小朋友,你們在很小的時候鬧過笑話嗎?

3、你還想長得更高嗎?如果你長的更高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

四、引導幼兒談話"長大了幹什麼",使幼兒從小樹立遠大理想。

現在我真的成了一名教師啦!小朋友,你們長大了想幹什麼?

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我們從小應該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