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一年級教案/列表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案——多接觸 多快樂教案

國小一年級語文教案——多接觸 多快樂教案
[教學情境]這是一節一年級的識字課,教師在學生感知了課文內容,基本識記了一、二類字,並利用“我在小小的船裡坐”做例句進行了“誰在哪裡幹什麼”的說句訓練後,設計了一個遊戲來鞏固“誰在哪裡幹什麼”的句式。老師出示了一塊畫有結滿了詞語果子的智慧樹的小黑板,並在黑板上畫了幾個盤子,對大家說:“現在我們要把智慧樹上的聰明果摘下來,放在盤子裡,作成‘誰在哪裡幹什麼’的水果拼盤,小朋友可以自由組合,幾個人一組,先商量好了再上來,看看哪個組的拼盤做得又漂亮又新穎。”
  教室裡先是一片寂靜,這時有幾個大膽的學生走上了講臺,頓時,教室裡熱鬧了起來,黑板上每個盤子前都擠滿了學生。不一會兒,學生已經順利地拼出了“我在小小的船裡坐。”、“小魚在河裡遊。”、“鳥兒在天上飛。”和“爸爸在家裡看書。”這幾句文中出現過的或按常規思維不難拼出的句子
  老師從一個盤子裡拿起“我”和“坐”,對大家說:“剛才大家拼得真不錯,不過,我們再想想辦法,還能拼出更有創意的拼盤。除了‘我’能在小小的船裡坐,還有誰能在呢?我在小小的船裡除了‘坐’,還能幹什麼呢?”各小組的學生又七嘴八舌地議論了起來,隨著詞語果子位置的調動,盤子裡出現了“爸爸(小魚、鳥兒)在小小的船裡坐(看書)。”、“我(小魚、鳥兒)在家裡看書(坐)。”、“我(小魚、爸爸)在天上飛。”、“我(爸爸)在河裡遊。”等充滿了想象活力和純真童趣的優美句子。
  [解讀一]這一段教學情境,我們看到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交往中創造出了富有情感的氛圍,建立了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形成了師生之間的人際互動關係,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使師生交往成為了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
  “威廉姆.多爾對教師角色的界定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師的作用沒有被拋棄,而是得以重新建構,從外在於學生情景轉向與情景共存。教師是內在於情景的領導者,而不是外在的專制者。在這種關係中學生作為有獨立主體、人格尊嚴的人,積極的參與教學活動,在與教師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獲得成就感與生命的價值體驗,並感受到人格的自主和尊嚴。”(肖川《論教學與交往》)
  案例中,教師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不再是真理的化身,學生也不再是被動接受資訊的容器。師生在交往的過程中進行著平等的對話,在對話中,師生都為教育活動所吸引,共同創設交往的情境,他們平等參與,真誠合作,積極創造共同成長的精神氛圍,由此才使學生以高漲愉快的學習情緒去啟用自己的思維,創造出一片全新的天空。師生作為平等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共同成長。這才是〈〈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及的“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具體闡釋與體現。
[解讀二]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學生作為語文學習的主體,以合作學習的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地對語言進行著感悟和積累。
  在課堂教學中,詹姆斯.H.麥克米倫指出:“學生之間的關係比任何其他因素對學生學習的成績、社會化和發展的影響,都更強有力。”生生之間的交往合作由於其更具平等性,非強制性,因而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主動參與意識和主人翁態度,更能促進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民主平等精神的發展。
  生生之間課堂交往的教學情境,最重要的就是合作課堂教學情境,而它也正式目前運用得最少的一種,在這種課堂教學情境中,學生在既利於自己有利於他人的前提下進行學習,他們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集體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的關係,本教學情境中的學習活動中,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是自願組合進行的,小組成員存在著個體的差異,但他們在學習資訊的相互交流,相互補充中,資源共享,改變了這種差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學會了合作,而且充分發現了自我,弘揚了主體性,體現出了1+1+1>3的合作學習效果。
  [解讀三]語文教學具有實踐性的特點,離不開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活動,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更需要多參與,多活動,才能地享受語文學習的快樂。
  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的興趣與內在需要,讓學生成為主動探索者和主動尋求者,讓教學活動成為學生主動求知者。這樣就要求教師儘可能地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認知環境,提供的直觀的材料,讓學生的眼、耳、手、腦一起動起來。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學生是在自主的語文活動中,直接接觸到了他們熟悉的並能充分激發他們學習熱情的語文材料,在自己親手的操作中,感悟了語言,積累了語言,體驗了語文學習的規律,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