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五年級教案/列表

人教版五下《漁歌子》說課稿

  一、說教材

人教版五下《漁歌子》說課稿

《漁歌子》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23課《古詩詞三首》中一首詞。作者是唐代詩人張志和,張志和不僅是詩人,也是一位畫家,因此他筆下是一片詩情畫意。這首詞描繪了江南秀麗的山光水色,表達詩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二、說目標

1、 體會詞的內容,體會詩人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詞。

3、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教學重點:理解詩詞內容,想像詩句所描繪的圖景,體會詩人思想感情。教學難點:通過讀懂詞,體會詩人思想感情。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上,在根據詞作內容簡短易懂的特點,以突破教學重難點為重要目的,採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意境的方法,讓學生充分表達,展現自我,從而提高審美能力。學法上採用聽、想、說、品、唱等多種感官互動的學習方法,調動學生一切積極因素,達到學習目的。四、教學過程這首詞詞中有畫,具有形象性、可感知性。根據這一特點,我設計配樂示範朗讀,想象、和詞、唱詞。創設情境,師生角色對話,體會詩人情感,突破難點。

一、講故事,走入《漁歌子》。

利用學生好奇心,為學生講張志和直鉤垂釣的傳說。張志和直鉤垂釣到底在釣什麼呢?今天我們就去尋找答案,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詞——《漁歌子》由作者自然引出本課要學的詞《漁歌子》(板題)。漁歌子是詞牌名,對於詞牌學生已有所瞭解,所以這裡不再重複。只是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詞牌,鞏固對詞牌的瞭解。二、品畫意,吟誦《漁歌子》。

(一)讀出節奏美

1、(出示整首詞)誰來讀給大家聽?(指導正音)這首詞比較簡單,讀來朗朗上口,多讀幾遍,孩子自然就能讀通讀順。有幾個生字,根據學情不同,著重正音。兩個平舌音“塞、蓑”,一個翹舌音“箬”,再有“斜風細雨”可能也有部分孩子念不準。藉助註釋、插圖指導理解“箬笠、蓑衣”。利用課件指導觀察“塞”的寫法,指導寫生字。

2、指導吟詞。詩詞的讀法和文章不一樣,詩詞在古代都是用來唱的,所以,詞句本身就含有很強的音樂感,這就要求我們讀的時候要注意抑揚頓挫、輕重緩急。(師配樂配畫範讀)古詩詞是十分講究音韻的文體,詩歌與音樂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淵源,為了讓學生真正領悟古詩詞的情韻,增強古詩詞的教學效果,我藉助音樂把他們帶到詩詞所創設的意境中,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與作者產生感情上的共鳴。“詩畫合一”的觀念在中國文學中源遠流長。一首好的詩詞,就是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畫。因此,在指導學生學習古詩詞時,我儘可能減少理性的分析,而通過再現與作品相應的立體畫面,使學生進入詩詞所描繪的境界中,與詩詞的意象融為一體,與詩人同歌同吟,同悲同樂,從而更好地領悟到作者寄寓於詩詞中的情感,以達到最佳的欣賞效果3.生練讀、指名讀。

(二)讀出意境美

1、讀了這麼多遍,你從這首詞中讀出了什麼? 作者描述的是一幅怎樣美麗的畫面呢?我們來看看畫中都有什麼?

2、如果讓你用一個詞語形容一下這山、這水、這白鷺、這桃花,你想用上什麼呢?

3、好一幅江南的景色!用一個什麼詞語來形容這裡的景色?

4、誰再來讀?用你的朗讀,帶大家一起走進這幅畫。生配樂配畫朗讀,讀出意境美。

5、短短的27個字,,我們品出了一幅美麗的畫,這就是讀詩詞的好方法。讀懂了詞中畫,我們再來品品詞中人。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想象詞人的神態、心情。

6、“不須歸”的意思是——?“不須歸”的理由是——?瀟瀟春雨灑江天,漁人垂釣好悠閒。這位陶醉在青山綠水間的漁翁是個怎樣的人呢?

 三、悟詩情,和唱《漁歌子》。

1、出示張志和的介紹。

2、探討“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個“歸”字還僅僅是回家麼?他的哥哥張鬆齡怕弟弟隱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這首詞也是採用漁歌子的詞牌寫的。(課件出示詞:樂是風波釣是閒,草堂鬆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全班讀)對比欣賞,初識和詞。形象感悟詞牌的作用。師生和詞:師:兄弟啊,聽說你是直鉤垂釣,不放魚餌,你釣到了什麼哪?點明主旨,昇華感情。能不能釣到魚,張志和已不在乎了,他在乎的是如詩如畫的美景,在乎的是無拘無束,心志平和的田園生活。

3、投放詩詞畫境(音樂、書法、國畫),營造詩詞教學的情境此詞一出即被中國的詩人奉為詞宗,這首詞後來流傳到日本,當時日本天皇、皇親國戚、學者名流爭相仿效漁歌子,從此日本一些喜愛中國詩歌的人開始學著填詞。可以說,這首詩宛如架在中日之間的一座橋樑——齊誦:漁歌子(畫家用畫筆描繪,書法家用書法詮釋,音樂家用歌聲傳唱)

4、古詞新唱,欣賞學唱。古詩詞是我國文學作品中的瑰寶,古詩詞的教學對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傳統文化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運用多媒體電教手段能充分引導學生領悟古詩詞的意韻,使學生由聲入情,由情入景,學生的聽覺、視覺得到了充分的調動,能力的培養就有了保證。而且,教學過程直觀、生動、形象、感染力強,可以滿足學生各感官的需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的調動,他們學得輕鬆,學得有趣,其效果必然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