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六年級教案/列表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集合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集合15篇)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自覺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燈火通宵、日夜不絕、截然不同、萬不得已、各形各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教學重點 瞭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教學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查詢資料,收集有關春節的習俗、古今文人描寫春節的文章、詩詞、童謠、春聯等。

導 學 過 程 二 次 備 課

預習題綱

1、初讀課文,劃出本課的生字詞,讀準字音。

2、自由讀課文,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第一課時

一、童謠匯入,揭示課題。

1、出示動漫童謠童謠,自己讀讀: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七年級、八年級滿街走。這首童謠寫的什麼內容?

2、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通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並同桌間互讀檢查。

2、請13名學生按自然段輪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作者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

3、交流彙報。(明確老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到正月十九結束)

三、細讀鑑賞,感受春節。

1、默讀全文,思考課文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北京春節哪些熱鬧、濃烈的畫面,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幾幅。

2、小組研讀。

出示研讀提示:

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反覆讀一讀,劃出最能表現春節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②小組內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據小組交流的情況,自己再讀相關段落,補充完善自己的閱讀感受。

④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四、品讀課文,體會過年的氣氛。

1、指導品讀“臘八”,播放課件,自由朗讀描寫“臘八”的語段,邊想一想:

⑴、臘八的時候,人們做些什麼?你們家在這一天會做同樣的事嗎?

⑵、從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語言風格?(引導學生讀“這不是粥,而是……會。”“色如翡翠”“色味雙全”)

2、指導品讀“除夕”,指名朗讀。

⑴、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鬧。

⑵、抓“除非,萬不得已,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2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課前準備:

教師查閱、收集關於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故事、文章。

教學過程:

一、回顧前文,匯入新課

在前幾課文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一位位不怕困難、苦戰攻關、善於發現、極具科學的科學家。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極有個性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讀課文,想一想:

①課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

②作者為什麼說懷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師”?劃出課文的中心句。(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迷信書本、也不要不迷信權威。)

三、讀議結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實說明懷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師?

2.老師在讀這課文時,也不禁被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所折服,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

3.懷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劃、議)

四、迴歸整體,加深對科學的認識

1.古今中外,善於發現問題並研究問題的人往往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級學的《畫家和小牧童》中敢於給戴嵩指出錯誤的小牧童;四年級學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中敢於挑戰權威的伽利略等。)

2.結合本單元前三課文,談一談你對科學又有了哪些認識?

五、拓展閱讀,遷移延伸

1.閱讀《嗅蘋果》,讀後交流自己的體會。

嗅蘋果

學生們向蘇格拉底請教:怎樣才能堅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來,隨後取出一個蘋果。他用手指捏著,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說:“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然後,他回到講臺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哪位同學聞到了蘋果的氣味兒?”

有一位同學舉手回答:“我聞到了,是香味!”

蘇格拉底再次走下講臺,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務必集中精力,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稍停,蘇格拉底第三次從講臺走到學生們中間,讓每一個學生再嗅一嗅蘋果的氣味。

經過三次“嗅一嗅”之後,除一個學生外,其他學生都舉起了手,都說聞到了蘋果的香味。

那位沒舉手的學生環顧周圍看了看,覺得一定是自己錯了,於是也隨波逐流地趕緊舉起了手。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說:“非常遺憾,這是一枚假蘋果,什麼味兒也沒有。”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3

學習目標

1.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和理解生字所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瞭解作者實虛結合的表達方式,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

4.激發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的興趣。

學習重難點

1.從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關注小女孩的命運。體會作者實虛結合的表達方式及表達的效果。

2.從最後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五次擦燃火柴的課件;樂曲《天鵝》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1.同學們,你們的大年夜是怎樣過的?(學生暢所欲言)在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筆下,有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卻有家難歸,在寒冷的街頭賣火柴。小女孩有著怎樣的命運,在這個大年夜發生怎樣的故事,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那個風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簡單地說一說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先敘述大年夜,天下著雪,又黑又冷,小女孩還在街上賣火柴;接著,小女孩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最後講小女孩被凍死了。)

3.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把課文分成三段。

三、創設情境,喚起對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們就靜下心來,仔細地品讀課文,試著走進作者和小女孩的心靈世界。認真聽老師讀課文的第一部分,然後說一說小女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來讀讀這部分內容,小女孩目前的處境是怎樣的,在文中空白處寫一寫。

3.結合具體的語句彙報

(非常寒冷;非常飢餓-—光著頭赤著腳;只好赤著腳走路,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蜷著腿縮成一團,她覺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獨-—另一隻叫一個男孩撿起來拿著跑了;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分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

4.找生試著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請同學結合自己的感受來評價,並提建議。再自由讀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憐。

5.指名配樂朗讀。(播放《天鵝》。)

6.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現在最需要什麼?(溫暖、食物、疼愛等)可是,她又冷又餓,有家又不敢回,除了舊圍裙裡的火柴,一無所有。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序號: 時間: 課型:

一、深入品讀,感受女孩的悲慘命運

1.自由輕聲讀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動的地方畫下來,並寫一寫自己的感覺。

2.以彙報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運的悲慘。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現實生活的殘酷:小女孩特別寒冷,渴望溫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爐;特別飢餓,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鵝;現實中孤獨,渴望親人的疼愛,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現實與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襯托出了現實的悲涼,讓人越發感覺到女孩命運的悲慘。

3.選擇讓你感動的段落,有感情地讀給小組同學聽。

二、圍繞中心,提出疑問

1.在別人幸福地歡度新年的時候,女孩卻悄無聲息地凍死在街頭。讓我們讀讀課文的最後兩部分,提出問題。

2.出示: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學生可能質疑:多麼美麗的東西指什麼東西?為什麼會看到?怎樣看到的?

兩個“幸福”是什麼含義,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嗎?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4

單元複習課要怎麼講?需要準備什麼內容?下面是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單元複習課教案設計,為大家提供參考。

複習內容:

第一單元及單元測試

複習目標:

1、複習鞏固第一單元的生字詞,靈活運用詞語。

2、重點了解背誦情況,要求能背誦的部分段落,並能背誦。

3、引導學生學習抓住重點句段,聯絡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

4、複習背誦“日積月累”安排的格言,讓學生積累人生格言警句,以鞭策激勵自己。

5、第一單元測試題。

複習重難點:

1、掌握第一單元的生字詞,靈活運用詞語。

2、按要求背誦課文,積累詞句。

3、第一單元測試題

  第一課時

複習過程:

一、讀課文

學生共同閱讀課文。師生共同強化個別難點字的認讀與組詞。

二、複習課文中的生字詞語

1、讀詞語。

2、聽寫詞語。

3、同桌互批,提出易錯字,師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齊讀詞語盤點中的詞語。

五、背誦課文。

1、採用齊讀、自讀、開火車讀、小組檢查背誦等多種方式複習第一單元要求背誦的課文。

2、指名背誦課文。

3、默寫第一課。

4、同桌互批,各自改正。

六、填空

1、《學奕》選自______,課文記敘了兩個人跟弈秋學下圍棋,一個__________,一個________,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兩小兒辯日》選自__,故事體現了兩小兒_ 和孔子___

3、《匆匆》

(1)洗手的時候,日子從_____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___裡過去;默默時,便從_____前過去。

在_____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_____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裡,除_____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_____,被_______,如_____,被_____;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_____________?

這兩段話選自課文_____,作者_____,我知道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兩個),整篇文章文字清秀雋永,情景交融,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__,文中首尾呼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照樣子寫句子。例: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_______,有_______的時候;________,有________的時候;_________,有_______的時候。

(3)讀下面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寫下來。

a.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從這個句子,能體會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_______________,把時間的流比作________,請你聯絡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日歌》作者___明日復明日,_______。我生待明日,__________。世人苦被明日累,________。朝看水東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君聽我明日歌。

4、《桃花心木》

(1)奇怪的是,他來得並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這句話選自______,作者_____,這句話寫了種樹人的奇怪做法,有兩點奇怪: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於樹來說,“不確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對於人來說,“不確定”指的是___________。樹要學會在“不確定”中__________;而人則要在“不確定”中___________這是一種________________的寫法。

(3)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桃花心木為什麼不會枯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頂碗少年》在以後的歲月裡,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說說你從省略號中讀出了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這句話選自______作者________我們還學過他寫的文章_______,這篇文章全文采用了_____的表達方法,語言________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______

7、本組課文在表達作者的感悟方面各有特點:《桃花心木》《手指》____________________《匆匆》《頂碗少年》______ ___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5

製作班級紀念冊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以生活為本,啟發學生從自己的經歷中選取作文材料,開拓思路,使學生體會到:同一題材,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寫出不同的文章。

過程與方法

說寫結合,完成兩篇小作文。 1、介紹照片中的“我”。 2、為同學的照片寫一份說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製作“班級紀念冊”,培養學生熱愛母校、珍惜同學情誼的思想感情,培養團隊精神。

教學重難點

啟發學生從自己的經歷中選取作文材料。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同學們即將離開生活了六年的母校,告別朝夕相處的同學,必定有些依依不捨。為了給母校留下一個永久的紀念,建議你們每人選一張自己認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彙集成一本“班級紀念冊”送給母校,好嗎?

二、範例及講評。

你為什麼用這張照片?它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它能說明什麼?想一想,誰願意說一說?

講評重點:有吳具體內容,是否介紹清楚。

板書:圍繞一個意思要有具體內容,特點介紹要清楚。

三、練習。

1.獨立思考:這張照片是在什麼情況下拍的,其中有什麼故事?

2.小組交流,練習口述。

四、小組交流。

請各小組推薦:哪位同學說的較好?

教師講評,進一步啟發思維,引導學生介紹各自的特點。

五、當堂習作。

限定時間,快速習作。

六、相互修改。

找一個朋友,徵詢意見,自行修改。

七、小結。

八、把小作文修改、謄清。

第二課時(照片中的“他”)

一、直接匯入。

上節課我們都向大家介紹了自己,這節課我們學習如何向大家介紹你的同桌。

二、範例及講評。

你的同桌叫什麼名字?他有什麼特長?在國小六年的學習生活中,他都取得了哪些成績?你怎樣評價他?

講評重點:層次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點?

板書:介紹一個人,要層次清楚地突出他的特點。

三、小組交流。

哪件事能表現出他的特點?

請各小組推薦:哪位同學說的較好?

教師講評,進一步啟發思維,引導學生介紹同學的特點。

四、當堂習作。

限定時間,快速習作。

五、徵求對方的意見,修改。

六、小結。

七、修改把小作文謄清。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聯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能運用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聯絡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詞句意思,初步讀懂故事內容。

3·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重、難點】

重點: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聯絡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詞句意思,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難點:理解“知音”的真正內涵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本文古今字義差別不大,較容易理解,雖然在學習本文之前,學生學過《楊氏之子》,已有一些文言文的閱讀基礎,但對文言文的閱讀體驗還是較少。因此,我佈置學生在課前準備了課文的預習,教學中,我準備了相關的音樂和簡單的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讀解題——未見其文先生情

1、課前靜息,音樂傳情。

播放古曲《高山流水》,緊扣本單元的主題,引導學生初步感受音樂的魅力,為新課學習創設情境。

2、簡介人物,讀題揭題。

(1)齊讀課題,強調“弦”的讀音。

(2)簡介主人公,瞭解故事背景。(板書:伯牙子期)

(3)理解“絕弦”、“伯牙絕弦”的意思,揭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抑揚頓挫品音韻

1、自由讀文,爭取讀準讀通。

出示導學提示,學生藉助注音與註釋自由讀課文。

2、難句指導,要求讀出節奏。

聚焦難讀的句子,紮紮實實讀好課文。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讀好語氣詞“哉”、“兮”,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奏和停頓。

(2)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

——理解“謂”、“乃”的意思,以詞句的理解提升朗讀質量。

3、配樂熟讀,練習讀出韻味。

師:讀書是越讀越有滋味的,讀古文和我們讀現代文不一樣,古人讀書講究吟詠,講究節奏,讀到入情處還會搖頭晃腦,下面我們就來找找古人讀書的感覺。

出示課件,多種形式合作朗讀:

(1)師生對讀兩次。

(2)學生同桌之間分角色練讀一次。

三、研讀悟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1、研讀感悟,初識琴聲之妙。

(1)師:讓我們回到那個八月十五的晚上,漢陽江邊,皓月當空,琴聲陣陣,伯牙和子期一個鼓,一個聽,當伯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不由得讚歎道——當伯牙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聽得如痴如醉,再一次發出由衷地讚歎——出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導讀好感嘆的語氣。

(2)相機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善”的不同含義,感受“一字多義”的語言現象。

2、角色體驗,領悟心靈相通。

(1)創設情境,拓展想象,師生分角色對話,進行口頭語言訓練。

出示“伯牙所念,志在XX,鍾子期曰:“善哉,兮若!”的句式引導學生說話。

(2)引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3)理解“念”和“志”的意思,體味“異字同義”的語言現象。

(4)聚焦“鍾子期必得之”的“之”,循序漸進地體會“知音”的內涵,在此滲透“泰山”、“江河”的含義,感知這兩個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

(5)理解鍾子期與俞伯牙不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靈上的溝通,志向、情懷的悅納。(板書:所念必得)

(6)學生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伯牙和子期之間的心意相通。(心心相印心有靈犀)

3、課堂練筆,感受相遇之喜。

(1)補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內心的寂寞與孤獨,反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2)學生練筆:假如你就是伯牙,如今得遇鍾子期這樣懂你的朋友,此時的你會有怎樣的感慨?請用“伯牙得遇鍾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善哉!。’”的句式寫下來。

(3)指名反饋,師簡要點評。(板書:知音)

4、借用原話,重溫知音典故。

(1)拓展閱讀《列子?湯問》中伯牙的原話,理解體會“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2)師:從此以後,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徵,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

四、品讀明理——破琴絕弦祭知音

1、創設情境,感受失知音之悲。

(1)從“子期死”這一文字留白處入手,指名朗讀這三個字,體驗文字語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2)出示句子,師範讀:“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3)想象補充,感受人物形象:這時候,你彷彿看見了一個怎樣的伯牙?在此基礎上請學生帶著自己的體驗讀好這句話。

2、吟誦短歌,體會失知音之痛。

(1)出示短歌,師生吟誦:古書中記載,聞知朋友死訊,伯牙悲痛欲絕,在子期墓前寫下這樣一首短歌: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言!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2)藉助短歌中的詩句,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出形象讀出悲痛。

師:如今,子期一走,我之所念,無人能得,(擦去板書:所念必得)“摔斷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男生一起讀——

師:如今,子期一走,我又要回到沒有知音的孤獨中去,(擦去板書:知音)“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女生一起讀——

師:如今,子期不再,留琴何用?就讓我破琴絕弦,也絕了我所有的期待所有的願望吧!一起讀——

師:這真是破琴絕弦肝腸斷,人間無處覓知音!

五、誦讀傳神——一詠三嘆懷知音

1、餘音繚繞,提領一頓。

師:正是這喜得知音卻又痛失知音,才使得《伯牙絕弦》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迴腸。從此,人們不斷地在傳唱和吟誦著它!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後面的“資料袋”,瞭解這個故事的源遠流長。

2、回味經典,背誦全文。

藉助“資料袋”,充分靈活地運用教材資源,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一詠三嘆誦讀全文。

六、拓展延伸——莫愁前路無知音

(1)課堂小結,昇華認識。

師:同學們,學習了《伯牙絕弦》這個故事,如果大家在今後的生活中遇到了很知心的人,你就可以稱他是你的——知音。(再次板書:知音)

師:從此,你和伯牙、子期不再陌生,儘管你們相隔千年,儘管知音難覓知音難求,但我們依然要懷抱著願望,在生活中苦苦尋覓著自己的——知音!

師:孩子們,你一定會在成長之路上遇到自己的知音,當幸福降臨時,希望大家懂得珍惜!

(2)佈置作業,課外延伸。

①收集體現知音好友的詩文和名言警句;

②試著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7

一、教材說明

本課是一首新體詩,抒發了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詩的一、二兩節寫對於延安精神的追尋,三、四兩節寫實現現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兩節寫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意義。用形象說話,用一系列事物構成鮮明的意境,是本課主要表達特點。瞭解詩中所說的具體事物的意義和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是教學重點。

選編這首詩,一是引導學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認識新體詩,接受語言美的薰陶。

二、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瞭解全詩內容,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學生蒐集閱讀有關延安的資料,對抗戰時期的延安有更多的瞭解。教師準備課文掛圖,或把課文掛圖,課文重點語句製成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

2、先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再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作者到延安追尋什麼?為什麼追尋?把詩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找出來,在讀中想象,體會它的意義,然後把自己的見解和同學交流。

3、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可讓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邊讀邊思考:為什麼這首詩聽起來這麼悅耳,讀起來琅琅上口?要讓學生明確到這首詩隔句押韻,並用“· ”把韻腳“ang”標出來。朗讀時,把韻腳適當加以突出。第一節:光、陽,第二節:香、場,第三節:琅、炕,第四節:響、樑,第五節:煌、翔,第六節:想、陽。還要讓學生明確到這首詩多用排比句,朗讀起來節奏感很強。朗讀時,要讀出排比句的氣勢。

4、詩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教學。

(1)第二節的四個“追尋”。

可用投影片或錄影幫助學生了解“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瞭解延安精神。放映錄影或投影片時要加以簡要的解說。“延河”,清晨、傍晚,人們常在延河邊上漫步,討論革命道理;“棗園”,曾是黨中央的所在地;“南泥灣”,當年359旅曾在這裡懇荒種糧開展大生產運動;“楊家嶺”,那裡有中央禮堂和黨中央辦公樓,許多重要會議在這裡召開。追尋“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就是追尋延安精神,追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力求上進、永不滿足的精神,執著地追求理想併為之獻身的精神。

(2)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坑。

“告別破舊茅屋”就是告別落後,忘不了“溫熱的土坑”,就是忘不了密切的黨群關係,幹群關係,軍民關係。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8

學習目標

1、識“虐、踞、淤”,理解“肆虐、風雨同舟、三番五次、歸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輝”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老人所創造的奇蹟,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領悟老人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課前準備

相關圖片資料、課件。

教學過程

出示圖畫,激情匯入

1、出示一幅如詩如畫的山林圖。

師:瞧,同學們,參天的楊柳,如臂如股,勁挺山腰;綠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綠風盪漾。多麼如詩如畫的景色呀。在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後,凝聚著一位可敬老人畢生的心血和執著的追求。他為青山披綠衣,青山為他獻鍾情。同學們,想認識他嗎?

2、板書課題:青山不老。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學生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讀正確。圈出自己認為最關鍵的詞語。

教師出示重點詞,學生進行練習。

自由選擇下列詞語中的五個,把它們連起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扛上肆虐盤踞綠洲歸宿奇蹟巨集偉價值命運

以文入情,感受奇蹟

1、抓“奇蹟”。

師:青山為證,綠樹為憑。老人綠化造林,執著地堅守著大山。從他的事蹟中,哪個詞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蹟)

N出示:

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去年冬天,他用林業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

這是怎樣的一個奇蹟呀?引導學生想象,然後齊讀。

2、課文的哪些部分還具體寫到了這一奇蹟?找出來進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這一奇蹟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出來的?學生讀課文,概括。

預設:

(1)出示:我知道這條山溝所處的大環境。

聯絡課文,結合註釋,學習第2自然段,瞭解惡劣的自然環境。

(2)我還知道這個院子裡的小環境。(學習第3自然段)

Q用自己的話,概括老人創造的奇蹟,再說說自己對老人的看法。

R作者對老人是什麼看法呢?從課文中找出來,讀一讀。

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把這句話多讀幾遍,聯絡課文內容邊讀邊想,並背誦下來。

再讀全文,積累句段

讀課文,摘抄或背誦自己喜歡的內容。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9

難忘的啟蒙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閱讀文章,把握文章的主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培養自主、合作學習的品質和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關

教學重難點:

理解啟蒙老師的優秀品質,喚起學生對美好的國小生活的回憶。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我的老師》。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檢查預習

1、板書:知識做人

看到這兩個詞,讓你想到了什麼?

2、板書:難忘的啟蒙

啟蒙是什麼意思?老師的啟蒙為什麼令作者難忘呢?

3、作者在文中寫與了哪些令他難忘的事情?

板書:抗日演講兩次批評寬容逃課

二、學習課文、體會內容

(一)抗日演講

1、哪些段落寫了抗日演講?

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3-5自然段,可以用心讀讀,可以拿筆圈畫,也可以小聲地與同桌交流,想想這部分寫了老師啟蒙我什麼?你從哪裡體會到?

2、指名交流板書:愛國

引導:那時我還小,不大懂得這件事可能帶來的後果,老師們知道嗎?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

3、為了激發孩子們的愛國熱情,老師們顯然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這是何等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勇氣,怎麼不令學生敬佩?

齊聲朗讀第五自然段

(二)兩次批評

1、批評是老師常用的教育方式,即使好同學也不例外,作者在國小時有兩個強項――作文和寫字,為什麼在這兩個強項會受到批評?

2、指名交流

“棠下離這兒有三里路,那裡的桂花香你們也聞得見,難道鼻子有這麼長?”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老師在告誡我什麼?板書:正直誠實

為什麼老師說“對我來說,丙就是不及格”?這句話告誡我什麼?

板書:勤勉

3、對我的過錯老師絲毫不放過,表現了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指名朗讀老師對我的批評

4、豐富插圖內容:觀察畫面人物的動作、表情,根據課本描述,想象一下老師對我某次批評的具體情況,還可以說說受到批評後,我對老師說了些什麼?

5、雖然隔多年,但這樣的批評作者還是刻骨銘心。同學們,你在的國小中有類似的情景嗎?

回憶、交流

(三)寬容逃課

1、對學生的教育,老師一向很嚴格,但在作者印象中,老師對我們上日語課特別寬容,為什麼?

2、聯絡課文討論,體會老師愛國情感。

(四)首尾段落

1、引讀:正因為啟蒙老師的言傳身教感染著作者,因此作者一直嚮往教師這份神聖的職業。後來,作者沙健孫也走上了啟蒙老師走過的路,成了北京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當我站在講臺上――――

2、理解重點句:既然我的老師……開花結果呢?

老師播下的種子是什麼?這些種子開花結果是什麼意思?由這句話你想到了什麼?齊讀這句話

3、這一段與哪一段相互呼應?

指名朗讀第一段,你體會到了什麼?

4、齊讀第一段,體會作者的滿懷深情。

三、欣賞歌曲、昇華感情

1、的確,兒童純潔的心靈就像一塊未開墾的土地,啟蒙老師播下怎樣的種子,就會獲得怎樣的收穫。錢老師今天之所以站在講臺上跟你們上課,也深受我的啟蒙老師――楊老師的影響。我也經常想起一首歌――《長大後我就成了你》。今天我把它帶來與大家一起欣賞,讓我們把這首歌獻給天下所有的啟蒙老師。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激發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慾望,引導學生把內容寫具體,語句通順,意思表達清楚,發展學生的個性習作。

2.編輯自己的習作選,培養學生設計整理、創編等綜合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寫作過程中,提高綜合能力。

教學重點

1.激發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慾望,引導學生把內容寫具體,語句通順,意思表達清楚,發展學生的個性習作。

2.編輯自己的習作選,培養學生設計整理、創編等綜合能力。

教學難點1.激發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慾望,引導學生把內容寫具體,語句通順,意思表達清楚,發展學生的個性習作。

2.編輯自己的習作選,培養學生設計整理、創編等綜合能力。

課前準備組織學生課前收集自己滿意的習作,為整理個人習作集做好準備。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個性備課

一談話匯入

成長是我們生命的永恆的主題,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匯成了我們豐富的生活軌跡,帶給了我們快樂、醉人、難忘、憂傷等不同的生活體驗,這些體驗令我們的童年散發著迷人的氣息,今天讓我們將自己最感興趣的東西流於筆端,共同分享吧!學生讀書,明確習作要求:內容具體、語句通順、感情真實。使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夠更充分的瞭解習作要求,並進行資料收集。

二分組準備

讀了作文提示,相信你的頭腦中一定會浮現出生活中的一幕幕情景.請選擇自己印象特別深刻的和同桌交流交流吧。

你與同桌交流的同時是不是又想起另外的一些事情呢?趕緊拿起筆來選擇你最感興趣的內容寫下來吧。

同桌交流

培養學生互相合作的意識

三生習作

師巡視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四、修改習作,評價賞析

1.學生自改

請將你的習作朗讀兩至三遍,對照習作要求自己進行修改。

2.小組內同學互評互改

①畫出值得欣賞的地方,並說說好在哪裡。

②對文章中的哪些地方還有好的意見和建議提出來。

3.根據同學的建議再次修改潤色作文。

4.精彩賞析

每小組推薦一名同學朗讀自己的習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師引導學生賞析,說說好在哪裡(著重注意內容是否具體,語句是否通順,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能夠打動別人)。

五、謄抄作文,彙編成冊

1.賞析後再次修改作文,謄抄作文

2.彙編成冊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11

“班級紀念冊”教學設計

一、教學要求

1.通過製作“班級紀念冊”,培養學生熱愛母校、珍惜同學情誼的思想感情,培育團隊精神。

2.以生活為本位,啟發學生從自己的經歷中選取作文材料;開拓思路,使他們體會到:同一題材,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寫出不同的作文。

3.說寫結合,完成兩篇作文:

(1)介紹照片中的“我”;

(2)為同學的照片寫一份說明(照片中的“他”)。

二、教學安排

1.導語。

你們即將離開生活了多年的母校,告別朝夕相處的同學,必定有些依依不捨。為了給母校留下一個永久的紀念,建議你們每人挑選一張自己認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彙集成一本“班級紀念冊”送給母校。你們同意嗎?

但是,光有照片還不夠,建議你們各自為自己的照片寫一點說明,附在其中,好不好?

2.範例及講評。

你為什麼帶這張照片來?它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它能說明什麼?先想一想,誰願意說說?

講評重點:有無具體內容,是否介紹清楚。

板書:

圍繞一個意思要有具體內容特點介紹清楚

3.練習。

(1)獨立思考:這張照片是在什麼情況下拍的?其中有什麼故事?

(2)小組交流,練習口述。

4.大組交流。

請各小組推薦:哪位同學說得較好?

講評:進一步啟發思維,介紹各自的特點。

5.當堂習作。

限定時間,快速習作。

6.相互修改。

找一個朋友,徵詢意見,自行修改。

7.小結。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能讀通課文,理解課文意思。背誦課文。

2、能瞭解古今語言的區別,能根據課後的註釋理解課文。

3、能從課文中領悟到做事要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對文言文產生興趣,並嘗試在課外讀一些文言文。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理解文意。能根據註釋讀懂課文內容,並用自己的話講講。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上課伊始,教師給學生呈現課前準備的古語文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師。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溫故而知新。

★學而時習之。

教師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些警句,再把學生自己理解的意思講一講。

師:同學們,跟我們平時所用的書面語言比較一下,這些警句有什麼特點。?

(引導學生總結出文言文的一般特點:有些字與現代的讀音、意義不同;言簡意賅,語意深遠……)

師: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寫成的。用文言寫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今天我們學習的《學弈》這篇文言文,僅有5句話,70個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蘊含著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讀通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1、師範讀課文(能有聲有色背誦更好),也可讀兩遍。

2、總結老師讀文言文的特點:一是速度比較慢,二是句中停頓較多。

3、學生小聲跟老師讀兩遍。

4、學生自由練讀,讀通為止。

5、學生邊讀邊結合文後的註釋,理解每句話。

6、討論交流。(只要能說出每句話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讀熟課文,讀懂故事

1、學生自由反覆誦讀,重點指導讀好“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前一句讀出疑問的語氣,後一句讀出肯定的語氣。

2、再聯絡前後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

3、同桌互相說說故事的內容。

4、“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麼?從中能總結出一個什麼道理?(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理解總結。)

5、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聯絡實際談談,目的是進一步認識專心致志對待學習、工作的重要性。)

四、練習背誦

1、教師請學生自由朗讀,不會的地方小組合作解決。

2、之後教師通過開火車,接詞等多種形式誦讀課文。教師對學生出現的各種錯誤給予糾正,幫助學生正確掌握所學。

3、請同學到臺前來誦讀,並對錶現好的同學給予一定形式的獎勵。

五、課後擴充套件

1、抄寫課文,並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意思。

2、分小組、分角色,演課本劇。

3、蒐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語故事: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等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13

一、教材說明

《魯濱孫漂流記》是英國作家笛福寫的長小說,魯濱孫是書中的主人公,本課是該書的縮寫。魯濱孫因乘船遭遇暴風失事,漂流到荒島,一個人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戰勝了種種困難,生活了二十多年。

課文按魯濱孫歷險的時間順序記敘,寫了魯濱孫“遇險上島”“建房定居”“養牧種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國”。這些故事情節,處處緊扣“險”,塑造了一位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幹的主人公。

屬歷險小說類,重點是魯濱孫在島上艱難、驚險的經歷。魯濱孫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難,是關係到生死存亡的困難,是驚心動魄的,“難”中處處透著“險”。

課文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這樣一個荒島:沒有名字,沒有人居住,到處是亂石野草。魯濱孫孤獨無助,面臨的是嚴酷的生存問題。要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需要怎樣的意志和創造力!課文敘述魯濱孫在荒島上選擇合適的容身地方:有水源、有樹陰、能防野獸,蓋起簡陋的住所,解決了生存的重要條件——居所。描寫魯濱孫“把捕到的活山羊畜養起來”“用這點兒麥種反覆種收”解決了生存的必要條件——食物。通過這些敘述,展現了主人公的聰明才幹和堅強的意志。

在荒島上生活,還要面對被野人屠宰的恐懼,這也非常驚險。發現野人的腳印,“恐懼萬分”“不安的心情”,並不是說魯濱孫膽小,而是突出遭受野人宰割的恐怖。

魯濱孫在荒島為生存所做的種種努力,不外乎解決食物、住所、安全和孤獨這四個最基本的問題。而在與世隔絕、荒無人煙的海島上,一個人要解決這四大難題,無疑是一種極其嚴酷的挑戰。魯濱孫面對困難毫不畏懼,自己想辦法,利用周圍可以利用的一切,積極改善生存環境。這種生存的勇氣和經驗,對於處在生存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社會的人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二、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複述故事。

2.瞭解魯濱孫在荒島戰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體會魯濱孫敢於戰勝困難的積極的生活態度。

三、教學建議

1.本課是略讀課文,內容比較淺顯。教學過程主要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先讓學生讀一讀“閱讀提示”,再按要求讀課文,多讀幾遍,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然後,讀課文重點部分第二至八自然段,講一講魯濱孫戰勝種種困難的經歷。最後,交談一下自己學習本課的感受。

2.教學本課,要使學生感悟魯濱孫面對厄運的積極的人生態度,並從魯濱孫在荒島上獨立生存的非凡經歷中悟出學會生存的道理。要達到這一目標,關鍵在於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熟悉魯濱孫戰勝各種困難的經歷。因此,應讓學生反覆讀課文重點部分,練習講述魯濱孫荒島生存的故事。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談談從魯濱孫的經歷中想到什麼,從魯濱孫的身上學到什麼。進而討論一下,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人們應該如何“學會生存”,學會競爭。

3.《魯濱孫漂流記》屬於歷險小說類。記敘探險、歷險的故事,以“險”扣人心絃,情節跌宕曲折,向來擁有眾多的讀者。尤其青少年,具有很強的好奇心,這“奇”與“險”相結合,形成一股不可阻擋的魅力。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外語文資源,學完課文後因勢利導,鼓勵學生閱讀《魯濱孫漂流記》的原著。還可向學生推薦《世界名著歷險故事大觀》等,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14

一、創設情景,激發動機

1. 文言文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知道為什麼叫文言文嗎?

2. 通過對比“口頭語言:吃飯了嗎?”與“書面語言:飯否?”引發興趣

二、目標建設,獨自自學

1. 自讀課文,讀準句讀。

2. 提出預習中的問題。弈秋,“秋”是人名,“弈”表示善於下棋。

三、小組互助,質疑釋疑

1. 小組選一篇有感情朗讀。

2. 解釋每句話的含義。

四、課堂對話,教師精講

1. 這位老師叫什麼名字?弈,秋。

2. 介紹“孟子”,解釋重點字:惟、繳、俱、弗、若、非然(搶答闖關,會的同學自主站起來回答)

3. 抓住“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領悟道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聯絡生活實際談談理解。

五、課堂小結,歸納昇華

1. 試著背誦課文。

2 .小組互相檢查。

六、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中,我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組織學生用搶答的方式解釋重點字。孩子們意興盎然,積極搶答,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記住了枯燥的文言文註釋。

六年級人教版下冊語文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一)瞭解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和信的內容以及寫信時的心理活動,從中體會凡卡學徒時的悲慘生活。

(二)學習文中插敘部分的內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讀信的內容和插敘部分的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瞭解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和信的內容以及寫信時的心理活動,從中體會凡卡當學徒時的悲慘生活。

(二)學習文中插敘部分的內容及其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文章是通過什麼方法來表現凡卡的悲慘生活的?

(以聖誕節前凡卡給爺爺寫信這個方法來表現的。)

(二)學習第2段課文中寫信部分的內容。

1·想一想,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是什麼?

(凡卡在莫斯科的學徒生活很悲慘,他實在無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寫了很多話,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爺爺帶他離開這裡,回到爺爺身邊。)

2·找出第2段課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寫信的內容?畫在書上。

(第3、8、10、11、12、15這六個自然段是凡卡寫的信的內容。)

3·信的內容共有六個自然段,用一個片語成短句來進行概括,寫出每一段的小標題。(①只有一個親人;②告訴爺爺自己在學徒中受盡折磨;③求爺爺把他帶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窮人的;⑤求爺爺給他摘一顆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爺爺把他帶回去。)

4·指名根據小標題有條理地敘述凡卡的悲慘遭遇。

(三)學習課文中插敘部分。凡卡在寫信時有許多內心活動,作者是用插敘的手法來表現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敘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寫信過程中對過去生活的回憶,是文章的插敘部分。)

2·導讀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寫的是什麼內容?

(讓學生先默讀,這兩個自然段插敘凡卡回憶爺爺在鄉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當凡卡寫到“只有一個親人了”時,想到些什麼?

(3)爺爺在凡卡心中是怎樣一個人?

(年老、困苦、勞累,但很樂觀、風趣、慈祥,跟爺爺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樂。)

(4)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4、5自然段。

(提醒學生用思念親人的心情來朗讀。)

(5)第6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家鄉節前美麗的夜景。)

(6)家鄉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樣的?

(是“美”的。)

(7)說說家鄉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樣的美?

(寧靜、優美、柔和、藍藍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個林子沉浸在過節的氣氛之中。)

(8)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

(用讚美的心情來朗讀。)

小結:

這一部分關於爺爺守夜的回憶和家鄉節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寫凡卡內心活動的。從這兩段插敘中,反映出凡卡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