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九年級教案/列表

國中課文《荷葉母親》教學反思(通用13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中課文《荷葉母親》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中課文《荷葉母親》教學反思(通用13篇)

國中課文《荷葉母親》教學反思 1

荷葉,蓮花的葉子。文題之所以用“荷葉母親”,是因為文中作者借雨中荷葉為紅蓮遮風擋雨的情景書寫心中的感觸,抒發對母親的感激熱愛之情。文章語言清新自然,雋永淡雅,顯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以前教課,我都是採用解題、瞭解作者、梳理情節、劃分段落、歸納中心等傳統教學模式,講得多,分析細,結果往往是老師累、學生煩、效果很差。

在講授《荷葉母親》這節課時,我決心把課堂交給學生,按照“朗讀——探究——發現”這樣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去感受這篇課文的.文質之美,探究詩文的構思美,使學生對詩歌的賞析上升到一定的審美層次。

新課程強調學生要“讀”,朗讀、誦讀、默讀、精讀……總之要多讀。在課堂上,我加強了對學生的朗讀指導,運用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藉助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使詩文中所抒發的情感叩擊學生的心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感受到語言文字表達情意的表現力,又提高審美情趣。

在探究過程中,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驗、感悟出荷葉對紅蓮的廕庇也就是母親對兒女的庇護,從而清楚地認識借物抒情的寫法。在課堂上學生動腦還動手,運用同類寫法發表個性化的見解,抒發對母親的愛。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角色轉變成了組織者、引導者、啟發者,要求盡最大可能尊重學生學習的個性。這堂課之後,我自己覺的輕鬆,學生也學的愉快。我深切地感悟到,做為教育者,要跟上時代步伐,轉變教學觀念,使教與學成為一種生命的活力。

國中課文《荷葉母親》教學反思 2

我所講的課題是《荷葉 母親》,該篇文章的作者是冰心。授課結束,我受到老師的鼓勵、稱讚,也得到校領導的肯定,評選結果我獲得一等獎。

這堂課的亮點主要有:

一、課堂開局比較好,在正式上課前,我讓曾在校級朗誦獲獎的兩位男女同學齊誦《慈母吟》,考慮這首詩和本課的氛圍吻合,之後我讓學生點評他們的朗誦,給學生營造輕鬆愉快的氛圍。而且全班同學喊出“我自信!我成功!我是最優秀的!”的口號,激勵學生自信參與課堂。

由此,我在學生良好狀態的情景下匯入新課:“一個世紀老人在年輕時曾給她遠方的朋友寫到:在去年一個月朗星稀、秋風蕭瑟的晚上,你的一本書將你介紹給我,你的思想,你的存蓄,你的言語和我的思想合成一縷縷琴絃,奏出飄渺神奇的音樂,這音樂就是愛的音樂,這思想就是愛的`思想,請問同學們這個老人和她的朋友是誰?”學生能夠猜到冰心,但是她的朋友卻不能說出,我就詢問《金色花》的作者是誰?學生回答是泰戈爾。這樣很自然地匯入了新課。

二、教師誦讀《荷葉 母親》,讓學生讀之前,我配樂背誦了整篇文章,這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師一定要解讀文字,背誦課文就是解讀文字,這一點也贏得了大家的讚賞,普遍認為我很下功夫,我總是要竭盡全力,我天資愚笨,只好自己多下點功夫,背誦課文花費了我4個多小時的時間。

三、簡筆畫的應用,課堂板書我畫了一個荷葉護著一朵荷花展現主題,比較直觀形象。為了畫好荷花和荷葉,我請教了我校的兩位美術老師,我掌握了一點技巧以使板書更接近逼真。

四、本文表現手法“借物抒情”難點的處理。在過渡到這一要點時,我設計了一個問題,毋庸置疑這是篇表現母愛的文章,那麼怎樣表現母愛有新意?我們平時同學的文章常常是“母親送我去醫院,雨中送傘接我上學”等等題材。但是本文用荷葉比喻母親新奇,主要是冰心文學素養深厚,蓮花這一事物在中國文化裡富有傳統文化意蘊,冰心對蓮花進行聯想、想象,用荷葉表情達意,借物抒情,從而達到謳歌母愛的主題。同時板書“借物抒情”,而且我製作課件解釋補充了“借物抒情”的特點。

五、課堂比較緊湊。這一點我沒有意識到,後來我詢問老師時認識這一點。比如,學生讀課文時,我讓一學生到黑板寫下重點字的注音。在學生沒有完成時,我同時讓學生談談讀課文的感受,時間安排緊湊。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

一、配樂聲音效果不理想,在進行誦讀時,所設計的配樂聲音聲響過強,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沒有及時調控,主要是自己不夠熟練,這以後要做好充分準備,計劃趕上變化。

二、課即將結束時,《母親》的歌曲也沒有釋放出來,聲響又太小,也是我操作不熟悉。結果也沒有昇華成對母親的愛。總之,多媒體的使用我沒有充分使用好,沒有使電教手段達到錦上添花的作用,這令我惋惜!

三、授課結尾不夠完美。最後,看著不多的時間,心底上還是不夠鎮靜,不能從容自如,臨時應變。讓學生寫作可放到課下指導,準備好的語言應展示。

四、我在讓學生賞析4—7小節時,曾讓學生先賞析精彩之處,再談自己的疑問。這裡,在教學預設時我沒有讓學生談自己的疑問,但是,課堂上卻讓學生談這一點,但最後,學生的疑問沒有展示,這樣的細節問題我處理得不夠嚴謹,這以後要注意!

五、前面解釋詞語時,一個學生解釋“廕庇”說是遮蔽,這說出了本意,但在課文裡的意思還應該解釋得確切。這個關鍵的詞語在賞析課文時應再深化。

六、我的普通話雖然有很大進步,但是還不夠優美,我應繼續練習,語文課應該是美麗的語言,不止在語言內容上,還要在形式外殼上。

七、口語要消失。我沒怎麼意識到,但是要達到課堂的完美,凡是應該注意的一定要消除!、

這堂課雖然已經過去,但是我要吸取經驗,改正不足,讓自己有更大的進步。

同時,語文教學要有一種“語文味”,但是我這方面做得還不夠。雖然,我很有激情,語言不錯,但是還不夠有自然的魅力。只是,我的課比較真誠,稍稍豐富點。我深知老師豐富的語言對學生是一種滋養,豐厚的文化底蘊對學生是一種召喚,洋溢著智慧的妙語更是對學生心智的啟迪。以後我將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語文教學中去!我非常感謝薛主任,在他的部落格裡,我看到一個多彩豐富的世界。杜郎口的教育模式給我的課堂注入了生機和活力,竇桂梅和孫雙金兩位專家更是給我豐富的指向。而且在這次講課的體驗過程中,我也在自己的部落格裡向武風霞老師請教了“創新”的問題。我認識到語文要在豐富的文化底蘊上才有所創新,細讀文字,才能解讀出與眾不同的東西。

國中課文《荷葉母親》教學反思 3

最近聽了特級教師林春曹老師的講座,感覺那是多高的境界。林老師把上課分為三個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海是山,看水還是水。自問自己在何境界,自己有沒有能力修煉三重而得道?

晚上發現自己備課有三個步驟,因為膚淺,談不上什麼境界。寫出來只是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與批評,貽笑大方了。

前三年我備課,都是先通過各個途徑收集別人的教案,吸取精華,為我所用。渾渾噩噩,唾沫橫飛了三年。

這一學期聽了一些講座,越發對自己不滿意,一直在別人的精神營養哺育下能成長成什麼樣子呢?就想自己的課能有一點自己的東西,漸漸地養成了備課三個步驟的習慣。

以《荷葉母親》為例。

首先,熟讀文字。我翻開這一課,細地讀,慢慢地品,每有感悟便圈出來,寫出來。一遍再一遍地讀,以前早就翻參考資料了。《荷葉母親》這篇文章讀讀,你就會發現這是一篇借物喻人,歌頌母愛的文章。文章的重點是從第四節到最後;“我”的心情隨著情節的發展也發生著變化,這些都不是很難。稍微要揣摩的是文章的1、2、3節有什麼作用呢?想一想,作用似乎不大,去了也行,了不得有點鋪墊作用,這也不是太難。讓我感到意外發現的是這篇重點寫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為什麼會加上第六節的第一句:“對屋的母親喚我,我連忙走過去,坐在母親的旁邊——”經過考慮,這句話是多麼的重要。我認為有三方面的作用。第一、“我”坐在母親旁邊與紅蓮在荷葉旁邊是何等的形似;第二、“我”被母親喚回來是因為外面下雨了,母親怕我淋著,這和荷葉護花何等神似;第三、如果這句話刪去,那麼後文對母親的歌頌顯得太突兀了。簡單的一句話有如此作用,冰心真是獨具匠心啊。我在這裡著重做了標記。

第二步驟很簡單,還是和原來一樣,蒐集別人的成果,來消化,增強對文字的解讀,學習別人好的上法。當我對《荷葉母親》感覺憑我的認知能力再難有新的`發現時,我的同事要把這一課作為公開課,聽了她對文字的解讀,感到汗顏,又虛心地沉下心去學習了一下。

最後一步是取捨的階段,文章可講的那麼多,我到底講什麼?能不能夠給學生留下印象。也就是我們王主任說的“走得進去,出得來。”《荷葉母親》最後我就圍繞夜晚看蓮,“我”的心裡變化及原因是什麼?其中穿插了第六段第一句能不能去掉這樣一個問題,然後直接過渡到最後一段,教給孩子借物喻人的方法。

以上是我現在備課的三個步驟,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國中課文《荷葉母親》教學反思 4

① 課堂容量過大

其實本課就如一開始的時候分析的那樣,並不算難懂,在講前面問題的時候,學生就已經能咀嚼出更深層次的“味道“了,後面的那個分析三看紅蓮的圖表,就很多餘,完全可以分散在前面講解構思之美的時候帶過,不需要過多關注,因為學生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就找到了相關的知識點(都在書上),教師只要稍加點撥一下即可。

② 圖片用的還不夠“盡情“

雖然用大圖片展示蓮花、荷葉,讓學生深深體味到了美的震撼和母愛的深濃。但是這還很不夠,在後面播放歌曲的時候,如果能加上展現母愛的溫馨畫面就更能夠融情入境了。可惜思慮未周,沒有想到這方面可以進一步慢工雕琢,失掉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授課之前,就已經發現多媒體教室的.投影儀色彩失真得很厲害,三蒂蓮的圖片投影上去,像是黑白底片一樣(實際上是顏色比較豔麗的彩色圖片),同時多張文字幻燈字也顯示得不甚清楚。因此,特地設計了一張浮雕效果的偏淺灰白色的圖片作為背景(是用一張荷葉蓮花的攝影照片作為原版底稿的),並且在打鈴之前,還稍稍對個別地方做出了修改。總之,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教學,絕對不為了所謂的美觀而買櫝還珠。此外,由於身體不適請假,其實在上課之前,筆者並未有任何時間來督促。

國中課文《荷葉母親》教學反思 5

《荷葉母親》選自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的幾篇文章都以親情為主題,寫出親情的真摯。《荷葉母親》,這是一篇借景寫人,託荷贊母的散文。文題之所以用“荷葉母親”,是因為文中作者借雨中荷葉為紅蓮遮風擋雨的情景書寫心中的感觸,抒發對母親的感激熱愛之情。文章語言清新自然,雋永淡雅,顯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教學設計的時候,主要抓住“朗讀美文”和“體味深情”兩個環節,引導學生反覆細讀,讓他們自然理解作品的情感。實際教學中,得失兼之,反思總結如下:

在講授《荷葉母親》這節課時,我按照“初讀感知——品讀悟情——抒寫感恩”這樣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去感受這篇課文的文質之美,體會濃深的母子深情。

首先,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幅荷葉荷花的簡筆畫圖片,然後問學生由圖片會想到什麼詩句或者想到什麼話語,從而引入課題,介紹冰心。接著讓學生聽錄音朗讀,注意把握字音、語調、節奏、情感。聽完之後交流感受。在學生交流感受這一環節,有一些預習比較充分的學生還談到了對主旨句的理解,但是這隻限於個別學生而已。由於把握不準時間,讓學生天馬行空扯遠了。所以導致在進入第三環節“品讀美文,體悟情感”時,有些內容重複分析以至於花費了不少時間。我是用下午的第三節課,由於擔心拖堂,會造成學生的急躁不安,影響課堂效果,於是把學生讀書的時間縮短了。這一做法,我覺得違背了學生的學習意願,應該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自己悟,這不僅把讀的時間還給了學生,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我發現能力。而我覺得本節課比較成功之處在於:

讓學生在品讀語言的過程中體驗、感悟出荷葉對紅蓮的廕庇也就是母親對兒女的庇護,體會詩歌中的`濃濃母子深情。明白借物寫人的寫法。學以致用,課的最後環節設計讓學生“抒寫詩句,感恩母親”在他們動手寫一寫母親時,放音樂背景《燭光裡的媽媽》渲染情境,讓學生抒寫對母親的感激和讚美之情。在這一環節,用不到5分鐘的時間,大多數學生都能寫出幾句優美的詩句來歌頌母親。

一、好的方面

①準備:上課之前準備充分,認真製作課件,這樣細緻的備課過程使自己對教材足夠熟悉,教學環節也流暢。

②拓展:在理解文章情感後,又閱讀了冰心的詩《紙船》,加深學生對冰心作品的理解。

二、不足之處

1、與學生互動不夠。課前我與學生的溝通較少,因此敢於主動發言的同學不多。而對於回答問題的同學,我沒有及時地予以鼓勵,造成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2、對學生的誦讀指導不夠充分。在我範讀的時候,應該提示學生有意識地模仿我的語速、語調,再結合對課文的初步理解朗讀一遍,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走進文字。本文是要求背誦的篇目,課堂上應反覆誦讀,課文的主旨段在品析之後可要求學生背誦下來,其餘段落可選背。

3、課文集美環節形式大於內容。此環節本來是要求找出文中直接描寫紅蓮的段落,從中選句子,形成一篇先描寫後抒情的微型美文。我提示學生可以找與環境、心情、紅蓮情狀相關的語句,範圍太大,學生反而不好把握,其實只要找出能體現本文主旨也就是直接描寫紅蓮的句子就可以了。

4、課文品析不夠深入,變式較少。我指導學生從煉字用詞、修辭手法、情感表達、寫作手法等方面品析課文,讓他們找出自己欣賞的語句,朗讀並說出其妙處。顯然,這種做法並不符合七年級學生的學情特點。教師應給出示例,讓學生掌握賞析文字的方法,也可採取替換式,讓學生感受本文典雅優美的意境。同時,不要囿於單純的文字賞析,也可從本文象徵手法的妙用、三條線索之美、託物言志的作用等方面入手,使學生深入文字。

課堂教學是遺憾的藝術。這堂課雖然有不少瑕疵,但是在評課老師的批評分析中,也讓我逐漸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出口,從而避免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再出現類似的問題。

國中課文《荷葉母親》教學反思 6

一、成功經驗

流程清晰,先整體感知,後精讀賞讀。在精讀環節,有教師示範,啟發學生通過抓本體和喻體的相似處找到事物的特徵,結合全文整理句子,理解句子深層含義。

二、失敗的原因

教學是一種遺憾的藝術。這次《荷葉母親》的.疏漏之處就有:如(1)表達含混。備課組長提到:在給學生提出問題時,語速緩慢些,提問兩遍。這一項作為本週亟待整改的地方。(2)字詞處理欠當。這節課字詞部分超時了。原因在於:(1)字詞較多,不但有新授,還順帶複習了上一課的部分內容;(2)第一次在課上使用磁性貼上的田字格,經驗不足。以前都是在黑板上自己畫田字格,今天為了落實集備精神,第一次在課上字詞環節用上了這個新式武器。方便倒是方便,省得畫格了每次,可沒意識到四個格子在一聯啊!本課有四個學生容易寫錯的字,我自己示範寫了一個,另外三個叫學生上來寫,以便更好的反映學情。沒想到第一個學生寫的太慢,寫完不對,用手抹去,又反覆改了兩回才下來,第二、三個學生呢只有在後面乾站著看的份兒。耗時較多。

下次,我可以自己直接板書,或是讓學生課前寫好,上課我再將其貼在黑板上讓其他同學糾錯。這樣,即使有錯,改正耗時恐怕也較之前要少得多。在實踐中不斷摸索、調整吧。

國中課文《荷葉母親》教學反思 7

作為一名新教師,每一次公開課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因為對冰心的喜愛所以選擇了《荷葉母親》這篇文章。荷葉,蓮花的葉子。文題之所以用“荷葉母親”,是因為文中作者借雨中荷葉為紅蓮遮風擋雨的情景書寫心中的感觸,抒發對母親的感激熱愛之情。文章語言清新自然,雋永淡雅,顯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教學過程中,得失兼有,下面做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處:

在講授這節課時,我決心把課堂交給學生,新課程強調學生要“讀”,朗讀、誦讀、默讀、精讀……在課堂上,我加強了對學生的朗讀指導,運用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藉助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使詩文中所抒發的情感叩擊學生的心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感受到語言文字表達情意的表現力,又提高審美情趣。以讀帶思,用朗讀聲貫穿整個課堂,使學生在朗讀中,去感受這篇課文的文質之美。在反覆對文章重點段落的反覆朗讀中,體味文章的情感,使學生對詩歌的賞析上升到一定的審美層次。

與此同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感受文章的美,體會語文的美,在講課的過程中,配和柔和動人的音樂。如在引入新課時,教師在講述汶川大地震時候一位母親為了救自己的孩子而犧牲自己的故事的同時,配以舒緩感人的音樂。學生聽讀文章的時候,也有背景音樂的伴奏,使學生在音律和文字美中,迅速進入文章。在本課結尾學生做練筆的時候,播放《燭光裡的媽媽》,昇華學生的感情,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此外,在本節課的講述中,我試著改變語文教學中解題、瞭解作者、梳理情節等傳統教學模式。在適當的時候,把作者介紹引入課堂教學中,使得學習作者不只為了單純的機械記憶,而將文學常識的講述變為進一步推動學生興趣,加深課文理解的一個環節。

在探究過程中,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驗、感悟出荷葉對紅蓮的廕庇也就是母親對兒女的庇護,從而清楚地認識寄情於景的寫法,並且通過閱讀題目鞏固著一寫法。在課堂上學生動腦還動手,運用同類寫法發表個性化的見解,抒發對母親的愛。

二、不足之處:

以上對課堂的一些可取之處進行了分析,但本節課也著實存在著許多不足。首先,在準備階段過於急躁,一心所想的是自己想要的效果而忽略了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實際的教學能力。所以在教學設計時忽略了文字重點,在組裡老師的幫助下一而再再而三的進行了修改,才使得最後的教學較成功。

其次,在授課時與學生的交流及配合欠妥,對於學生的回答需要一定的時間消化,不能迅速的做以反映,並加以引導。這也說明了我的應變組織能力有待提高,相信這一點會隨著課堂經驗的提高而改善。自己通過這次的'公開課,以後也會注意這方面的鍛鍊。

三、創新和改進

在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角色轉變成了組織者、引導者、啟發者,要求盡最大可能尊重學生學習的個性。這堂課之後,我自己覺的輕鬆,學生也學的愉快。我深切地感悟到,做為教育者,要不斷探索適合的教學方式,轉變教學觀念,使教與學成為一種生命的活力。

未來如果再上這一課,我會更加註重情感和美景的融合。如果能把這樣一篇優美的小文變成學生能夠借鑑模仿的範文,更有價值,若能夠多舉例類似的文章,更能讓學生頓悟。如史鐵生的《合歡樹》。

四、總結:

本文的教學效果總體不錯,源於有預案,工作細化。但實踐起來發現,還是有許多地方考慮不周。知不足,而後改,希望能促成教學的一點一滴的進步。

國中課文《荷葉母親》教學反思 8

①準備到位

上課之前準備充分,親手製作課件,一張一張地慢慢充實起來,在這個過程中逐一搜集素材,甚至為了克服教室投影儀色彩失真的不利條件動手PS圖片作為背景。教案也是在參考了有限的資料後獨立設計的(相關資料不多,因為本文07年才進入人教版七年級上的教材)。這樣細緻的備課過程使自己對教材足夠熟悉,因此在實際教學中環節清晰連貫,內容交代清楚,展開完整。沒有出現拖堂、冷場、中斷這樣的尷尬情景。

②多媒體運用實效和美感並重

堅持獨立製作多媒體課件,兼顧實效性和對學生美的震撼,尤其是為白蓮紅蓮命運的對比設計了一組美輪美奐的全景大圖,直觀展示了雨打白蓮、白蓮飄散、荷葉擋雨、紅蓮無恙這幾幕在文章中4、5自然段表現得的最為讓人動情的畫面。此外,教參上寫的祖父說家中開了三蒂蓮的時候正好大家庭裡面添了三個姊妹是“花瑞人祥”,這樣的過於書面甚至帶文言色彩的詞彙實在難於讓學生理解,於是筆者尋找資料,對比眾多資訊,查到了多條有關三蒂蓮的新聞和相應的圖片,擇優使用。同時,又發現有材料說三蒂蓮的出現概率竟然是百萬分之一,雖然難於證實,但是,這種情況出現極少應該是可以肯定的。物以稀為貴,由此向學生說明這樣的稀罕物兒出現了,在老人的.眼裡肯定是非常吉祥的事情,怪不得他過了多少年都記得,也就很容易說通了。

③真情動人

筆者在教學設計中不僅僅選用配樂朗讀,緩緩將學生領入課文的情境中,還在講授結束後播放《母親是最美的春天》這首優美抒情,詞曲皆極為扣題的歌曲。昇華了主題,更引起了學生強烈的共鳴。不少學生跟在後面哼唱,有的則動筆記下來歌詞,真正做到了情感價值觀的教育和培養。

④師生互動率性、深入

在預案中精確設計了多處互動環節,在教學中達到了較好的效果。尤其是讓學生自己找出最喜愛的原文中描寫蓮花、荷葉的語句這個部分,學生認真地做了,很快就能夠發言,富有感情地朗讀出自己選擇的好句好段,並且獨立分析的有聲有色,比設想中的效果還要好。在播放完歌曲後,已經臨近下課,筆者即興問學生母親為你們付出了這麼多無私的愛,你以後要怎麼回報她呢?學生都很激動,紛紛發言,有的想為母親做點小事,有的認為自己好好學習就是最好的行動、最好的回報。筆者總結,不管你想做的事情是大還是小,都請你記住今天說的話哦。在會心的笑聲中,這一堂課圓滿結束了。

國中課文《荷葉母親》教學反思 9

xx月x日,在xx中學東曉分校講了一節錄影展示課《荷葉母親》,評課中,同行的肯定與質疑使我的詩歌教學水平躍上了一個新的層次,可以說是經歷了一次洗禮。

上課前,我一直在思考:這堂課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本著優點少談,失誤反思的宗旨,自我分析一下吧。

“讀”——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於增強語感,發展語感。課中,我用教師的深情範讀點燃學生的激情,通過幻燈片播放有關“荷葉護蓮”的圖片,使學生很快進入情景體驗之中,為整堂課釀造的濃濃的母愛情感氛圍,激發了學生濃烈的學習興趣,並激活感性認識和已有的知識儲備,為突破重、難點作好鋪墊。同樣,我加強了對學生的朗讀指導,運用多種朗讀方式(聽讀、引讀、學生自讀、指名讀、齊讀)讓學生通過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走向文字,一面課文的豐富內涵對學生薰陶、感染,一面學生以自己的全部經驗對課文做出多元反應。

“問”——是突出體現了探究、創新的'特點。本來,我是想讓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在探究過程中,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驗、感悟出荷葉對紅蓮的廕庇也就是母親對兒女的庇護,從而清楚地認識借物抒情、託物言志的寫法。但事與願為,在真正的課堂實施中,卻粗粗帶過了,最精華部分也變得流於形式。

“品“——語文是美好的對話,“品”使得語文閱讀更神奇更美妙!反思這一節課,“品”是做得不夠的。泛泛丟擲問題,沒有讓學生深入文字,課堂實施遊離了備課設想。我應該讓學生用心靈去與文字對話,走進文章的境界中去,讀出文章的景美情美,鼓勵、點撥、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抓關鍵的字詞和重點詞句,從寫作手法、用詞、表達、情感等方面,由此及彼展開聯想,品出景美情美來,並動筆寫自己的感受和體悟,使學生真正擁有對文章感受和理解的主動權,逐步達到心靈上的溝通,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讓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掌握語文知識,發展語文技能,發展思維和感悟能力

“悟”——真情,永遠是創新的語文課堂的魂。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做到動之以情,用真情實感一步一步地去撥動學生的心絃。這節課,我企圖通過迴圈播放母親陪伴子女成長的圖片、貴州纜車事故、韓紅歌曲《天亮了》——開啟學生感悟家庭生活“倉庫”中的母愛故事,嘗試引導學生通過“寫”來“悟”,使學生體驗人間至深至愛親情,用最真摯的感情,表達心中對母親的感激感恩,讓其真情噴薄而出,以筆觸源源不斷地傾吐對母親的深情,以達到“悟”中“寫”,“寫”中“悟”的目的,以達到語文育人的目的。但很顯然,我的設想並無完整實施。——“母親陪伴子女成長的圖片”播放出現故障,精彩的解說一語帶過,寫的時間不足,沒有時間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課堂亮點黯然失色。

優缺點總是在課堂教學中交錯出現,語文課堂永遠存在遺憾!優點不說了,一個人只要看到自己的缺點,就有進步的空間。

多反思,多改正,儘可能減少課堂失誤,這是我要做到的,我相信自己也一定可以做到。

國中課文《荷葉母親》教學反思 10

4月22日,在蘇集鎮中講了《荷葉 母親》一文,可以說是經歷了一次洗禮。

在上課前,我一直在思考:這堂課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上課時,真沒想到學生竟然大多數都能參與到其中,雖然不像安呈平老師和袁永波老師那樣在課堂上做到輕鬆自如,但對我來說,卻是接受新的理念以來比較成功的一堂課。

課後的研討與反思中發現還存在以下不足:

其一,課文未讀到位

我是用中午的第四節課,由於擔心拖堂,會造成學生的急躁不安,影響課堂效果,於是把學生讀書的時間縮短了。這一做法,我覺得違背了學生的學習意願,應該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自己悟,這不僅把讀的時間還給了學生,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我發現能力。我在《再悟語文教學的基本要素》中也提到:每個教師只有理解保證學生“多讀”、“多自讀”的'深遠意義,才能改革教學,還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和空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卻在上課時,剝奪了學生閱讀的時間。所以,在讀課文這個環節上,做得不夠到位。

其二,課堂上有被遺忘的角落

在這堂課中,大部分學生能參與其中,可還有幾個學生被課堂“拋棄”,我平時也一直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可到現在也是沒有很理想的結果,總有一些學生在課堂上“離隊”。很多課堂都有這種現象,也包括一些公開課,老師總是忽略那些不願參與學習的學生的存在,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作為老師平時就應該讓全班學生參與,不能忽略任何一個人的存在。這一堂課我也沒有處理好這個問題,深感遺憾。

在以後的路途中,肯定還會有失誤和不足,希望各位同仁能給予幫助和批評指正。

國中課文《荷葉母親》教學反思 11

1、從教學設計來看

本篇課文重點應該是引導學生體會母親三次呼喚聲中所包含的母愛,特別是第二、三件事。而我卻在上課時,幾乎把這部分內容放給學生去領會,沒有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去感受,使教學在這一部分時顯得有些空洞,偏離了重點。更重要的是,部分學生可能因此而不能體會文章的感情,使得本次的教學目標難以達到。

2、從實際的教學過程來看

教師還是沒有抓住重心和把握住時間。在次要的環節上浪費了不必要的時間,使得後面的內容不能得到很好的教學。本來在學生概述課文內容時,我想學生們應該會像我平時上課一樣用自己的話簡單的說完,老師再概述一下,應該用不了幾分鐘。可沒想到,起來回答的同學大多都照著課文練,或者說得不夠概全。這樣的回答我是怎麼都不會滿意的。所以在這裡我又花了一點時間帶著學生去概述課文內容。可是,課文上到後面的時候,我發現時間已經不多了,如果還要帶著他們細細品讀的話那設計好的內容一定不能夠上完了。所以在學習重點段落時為了節省時間,我彷彿只是走了個過程,教學在這裡就顯得有些粗糙。

3、從教學時間來看

本節課延時了兩分鐘左右,並且就如上段所說,在次要的`內容上多花了時間,而在重要的內容上時間卻花得少。與其說對時間的把握不夠好,不如說是教師教學能力的缺陷。如果教師教學能力相當,便能輕鬆地駕馭課堂,處理好各環節所需的時間,就不會出現時間掌握不好這樣的現象了。

4、從教師語言來看

這節課也暴露出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不足。站在講臺上,我表述的話或者向學生提的問題,在表達方式和用詞上出現了多次錯誤,把詞語說錯或者表達不流暢、不清楚。這些都是教師教學能力不足的表現。

國中課文《荷葉母親》教學反思 12

從9月25日接到合肥師範學院文學院通知的那一刻,思緒就沒有停止過:指導老師張登林是上海師範大學的博士、北京大學訪問學者,他治學嚴謹,學富五車。我的教學內容應該選什麼?如芒在背、誠惶誠恐。文言文教學易操作,流程清晰。要不上文言文,可細想容易與其他學員“撞車”,最後還是放棄了。前幾天淮北市文明建立“省級”檢查,我準備道德講堂“六個一”流程的材料,眼前一亮,駕馭相關母愛、感恩的主題材料,不正是我的強項嗎?我就從人教版七年級語文讀本中選擇了冰心的散文詩——《荷葉母親》。

備課過程中幾易其稿,聚焦課堂教學環節中的匯入、銜接與過渡、板書設計。自認為借班上課,也必然是庖丁解牛,遊刃有餘。10月29日上午第二節上課完畢,才發覺有待完善與改進的地方很多。結合上課過程中自己第一時間發現的問題,回到辦公室我仔細回放課堂情景,反思如下:

一、不足之處

1、入題過緩。匯入的時間在三分鐘左右,時間有點偏長。我在授課過程中為了創設情景,不惜言語鋪陳,忽略了語文教學的重心——快速進入文字,讓學生在讀中品、在讀中悟!有時觀課類似的問題一眼就能發現,當時就默默告誡自己,這樣的缺點不要在自己的課堂上出現。但一旦進了課堂,不敢割捨自己精心預設的華麗辭藻,忽略了學生、忽略了課堂、忽略了有效教學。正如餘映潮老師精彩評點中所言:緩入早出。

2、問題指令釋出之後,應留給孩子充裕的思考時空。本節課共有如下四個問題:

《荷葉母親》中,“我”的情緒經歷了怎樣的變化?一個大荷葉慢慢地傾側下來,遮蓋住紅蓮,為其遮風擋雨,這是一幅荷葉護蓮圖。作者由眼前的圖景想到了什麼?文章第9段在文中有什麼作用?這篇散文詩抒寫和歌頌的物件是母親。作者是藉助具體形象荷葉來歌頌的。那麼這種寫法叫什麼?

上述四個問題是步步推動、環環相扣的,我在授課過程中沒有做到“閒庭信步”、“水到渠成”,有點操之過急,畢竟是一篇散文詩,沒有給七年級的孩子充裕的.思考時空,應讓孩子深思熟慮,在語文課堂上一展風采!

二、成功之處

1、銜接過渡自然

授課過程中,為了不讓新內容的出現給人突兀之感,我就特別注重每個教學環節之間的銜接與過渡。所以精心架設橋樑,四架橋樑的有效構建,讓每個教學環節無痕的跨越。

過渡一:請同學們開啟課本,先來聽名家範讀,在聽讀的過程中圈點勾畫,注意兩點(掃除字詞障礙。注意節奏、情感。)

過渡二:在聽讀的過程中,同學們時而屏氣,時而凝神,時而默嘆。我想大家定是透過清麗典雅的文字,心裡漾起陣陣暖意。就讓我們帶著這陣陣暖意自讀文字,並在讀的過程中思考:《荷葉母親》中,“我”的情緒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過渡三:我心中深深受了感動,其原因是什麼。文中一幅插圖告訴了我們答案。一個大荷葉慢慢地傾側下來,遮蓋住紅蓮,為其遮風擋雨。這是一幅荷葉護蓮圖,同學們能從文中找到對應的段落嗎?

過渡四:各位同學,我們師生一道藉助“聽讀、自讀、研讀”這三座橋樑,明確了這篇散文詩抒寫和歌頌的物件是母親。作者是藉助具體形象荷葉來歌頌的。那麼這種寫法叫什麼?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完成。

2、應變、調控得當

短短的四十分鐘,我精心準備的拓展閱讀——《那片竹》,因為時間的關係選擇了放棄,用一段富有情感的語言結束了本文的學習。

3、精心設計板書

板書內容只有九個字,但濃縮了文字的核心內容——荷葉護紅蓮,母親愛我。在板書課題的時候就埋下了伏筆,荷葉與母親沒有出現在一個水平線上。當第四個環節——研讀文字的時候,學生回答作者由荷葉護紅蓮想到了母親愛我,板書內容的後半部分很自然地出現在黑板上,與教學內容同步,無畫蛇添足之嫌。而且用紅色的粉筆把九個漢字包圍在“心字型”之內,與文字主題吻合。本節課就這樣恰到好處地完成了板書。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藉助本次備課、課堂教學、議課活動,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教學中的短板。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摒棄虛浮,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主,語文課上出語文味,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關注學生這一主體,關注生命的本真,讓語文課堂變成學生的精神殿堂!

國中課文《荷葉母親》教學反思 13

《荷葉母親》選自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作者借雨中荷葉為紅蓮遮風擋雨的情景書寫心中的感觸,抒發對母親的感激熱愛之情。文章語言清新自然,雋永淡雅,顯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在講授《荷葉母親》這節課時,我按照“初讀感知——探究質疑——抒寫感恩”這樣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去感受這篇課文的文質之美,體會濃深的母子深情。

新課匯入部分我採用ppt多媒體課件創造範圍,讓學生一下子進入了文字,為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搭建了很好的橋樑。閱讀課文、整體感知部分注重了朗讀的`運用,通過朗讀讓學生初步感知文字,為下一步深入理解文字奠定了基礎。研讀文字、質疑探究部分,我注重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注重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對於學生由於能力的差異,我加以正確的引導和點撥,這樣讓學生既學到了方法,更提高了能力。拓展延伸部分,我選擇了與文字一致的片段,這樣既加深了對文字的理解,同時也擴大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及能力。形成性練習部分,我既注重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又通過小片段的練習,鍛鍊了學生賞析和寫作能力,同時也注重了對學生人文思想的引導和薰陶。

我覺得本節課比較成功之處在於:

1、對於教材的分析以及學情分析比較到位,教學設想符合文字要求和學生實際。

2、教學目標的設計注重一學生為主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文,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詩的思想內容,體會詩的寫作特色,主體都是學生,注重了以學生為主導的理念。

3、注重學生的朗讀,朗讀的方法及技巧都做了要求及指點,對於作者的思想感情,我沒有采用直白簡單的灌輸法強加給學生,而是通過學生的自主朗讀及自由朗讀讓學生自己體會和感知,這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和理念

4、多媒體的使用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提高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

5、讓學生在品讀語言的過程中體驗、感悟出荷葉對紅蓮的廕庇也就是母親對兒女的庇護,體會詩歌中的濃濃母子深情。

不足之處:在這濃濃的親情氛圍之中,教師的語言顯得過於直白,如果能夠運用精練優美、飽含深情的語言加以渲染,把學生的感情煽動起來,效果一定更佳,這是今後努力的方向。再次是展示的畫面較多。學生訴說的時間較少,特別是拓展延伸部分,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紛紛要抒發對父親的熱愛之情,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只能安排到寫作之中,許多學生都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