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高一教案/列表

高一語文十二課《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大綱

  【教學目標】

高一語文十二課《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1.鞏固新聞報道的一般結構,瞭解本文的層次與脈絡。

2.提高分析新聞結構的能力,嘗試寫作一般的新聞報道。

3. 感受中國人在航天事業的發展中的貢獻,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激發民族自豪感,樹立為祖國發展做貢獻的信念。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文章脈絡,瞭解新聞寫作的特點;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教學難點】

瞭解新聞報道的特點,學會寫作。

  【教學方法】

《飛向太空的航程》是必修1新聞單元的最後一篇新聞報道,同時,課文是針對中國航天事業這樣一個重大題材的報道,既記錄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的壯觀場面,更著力揭示了幾代航天人近半個世紀的奮鬥歷程,凸顯了國人的喜悅和自豪。

在教學中可以採取圖片激趣法、資訊歸納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學習新聞寫作,關注國家大事。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文匯入(運用圖片激趣法)

遠古神話嫦娥奔月,敦煌飛天壁畫,都反映了先民對神祕天空的探尋慾望,直到萬戶做出飛天嘗試,才拉開了人類挑戰蒼穹的序幕。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做了幾千年。然而,只有到了這一天,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這一天就是201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載著中國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讓我們馬上進入《飛向太空的航程》的學習,領略我們期待已久的“飛天”歷程。

二、回憶舊知

1、回憶新聞的一般結構:標題、導語、主體、結尾。

2、結合本單元的第一篇新聞《別了,不列顛尼亞》,理解並區分新聞中的“新聞事實”和“背景材料”。

三、理清結構、熟悉內容

1、對照新聞的一般結構,理清本篇新聞的結構,完成表格:(運用資訊歸納法)

讀新聞析結構

2、重點學習“主體”部分(運用合作探究法)

解決思考題:一、背景材料部分回顧了哪幾件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

二、給主體部分擬個對仗式標題。

問題一,難度不大,讓學生先自己通過抓顯示思路的關鍵詞(時間詞)找出事件,然後小組討論,有分歧的討論解決,最後老師根據小組展示的結果板書出意義重大的事件即可。

問題二,結合剛學習不久的知識梳理課“奇妙的`對聯”的相關知識,讓學生既練習對聯寫作,也高度概括出中國艱難航天曆程的過程及其重大意義。

難度比較大,允許小組合作解決,先組內從內容概括和對仗要求兩個方面進行修改,然後,各組推薦出好標題板書到黑板上。

好標題展示:①數十載鑽研苦苦盡甘來,幾千年飛天夢夢圓神舟。(原標題是:數年鑽研苦苦盡甘來,百年飛天夢夢圓神舟。教師從內容和對仗角度點評並稍作修改。)

②半個世紀經風雨求索,幾代精英苦鑽研助飛。

教師擬標題:航天夢使舉國上下立志展翅,神舟行讓男女老少笑看蒼穹。

四、聯絡生活,激發情感

對照前面梳理的“背景材料部分回顧的幾件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板書,補充出“神五”

飛天后我國的航天事件。

1、神舟六號(載人)2005年10月12日9時整發射,115小時33分鐘後回收。 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回收地點:內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搭載人數2人

執行任務宇航員: 費俊龍

指揮長:聶海勝

2、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神舟七號飛船共計飛行2天20小時27分鐘。

搭載航天員: 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

3、神舟八號於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不載人。

4、神舟九號飛船於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發射,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男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和女航天員劉洋組成飛行乘組,執行這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

5、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於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註明:以上資料主要由學生完善,激發學生關注國家科技發展的熱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五、佈置作業

選取身邊的事情,依照新聞的一般結構寫一篇新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