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高二教案/列表

高二語文《李商隱詩兩首》教案(精選6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二語文《李商隱詩》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高二語文《李商隱詩兩首》教案(精選6篇)

高二語文《李商隱詩》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錦瑟》一詩體味李商隱詩歌的藝術特色;

2、多角度理解李商隱《錦瑟》主題思想;

2、學習《馬嵬》中所運用的對比反襯的諷刺手法。

教學方法 誦讀法 指導討論法

教學過程

今天我們學習李商隱的兩首詩歌。

一、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應進士考試,至開成二年(837年),由於令狐絢的推薦,得中進士。曾任縣尉、祕書郎和川東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僧儒)李(德裕)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他的詩作,也有揭露現實黑暗的,但為數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詩歌的藝術上,特別是他的近體律絕,其中的優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綿密、典麗精工的藝術特色。他一生大約創作了六百多首詩,有《李義山詩集》。

李商隱同其他的詩人一樣少負才名,他是開成三年的進士。他的才華受到當時一位叫令狐楚的高官的賞識,令狐楚親自傳授他駢文的寫作方法並推薦他做官,是他的授業恩師。這時李商隱是很有名氣的。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李商隱的才華吸引了很多達官顯貴,有一位叫王茂元的高官也很賞識李商隱,他不僅賞識李商隱,還將自己的女兒王氏嫁給了他。

有的同學就想了,大登科後小登科,這是人生一大美事啊,怎麼能說人怕出名豬怕壯呢?我們不要忘記,李商隱生活的時代是晚唐,晚唐時期的黨爭是特別嚴重的,令狐楚他是牛黨的要員,而王茂元是屬於李黨的。雖然這時令狐楚已經死了,但是牛黨的人仍然認為李商隱背叛了令狐楚和牛黨,而曾經和牛黨有牽連的李商隱也不被李黨接受。李商隱就一直在這兩黨的夾縫中生存,輾轉於官場,終不得志,最後鬱鬱而終。

1、字音

錦瑟( ) 弦( )柱 惘( )然 馬嵬( )

未卜( ) 宵柝( ) 曉籌( ) 駐( )馬

2、詞義

春心:傷春之心,比喻對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懷念。

可:難道,哪能。

惘然;迷惘,茫然。

宵柝:夜間巡邏時用的梆子。

虎旅:指跟隨唐玄宗赴蜀的禁衛軍。

六軍:周制,天子有六軍,12500人為一軍。後泛指軍隊。

駐馬:指軍隊發生譁變,停留不前。

四紀:古代以木星繞日一週(12年)為一紀,四紀即為48年。唐玄宗當了45年皇帝,故約略稱“四紀”。

二、檢查預習

1、背誦詩歌,整體感知

2、注音字音

3、解釋詞語

三、鑑賞詩歌

《錦瑟》

1、整首詩的大意是什麼?

明確:這錦瑟毫無來由,具備了五十根絲絃,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華年。莊周在清晨的夢中,變成蹁躚的蝴蝶,是望帝將傷春的心事,寄託給哀鳴的杜鵑。 明月臨大海,閃爍著晶瑩的珠淚,藍田的日光和暖,升騰起美玉的輕煙。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憶!就是在那時候,我也已經不勝惘然。

2、詩人由“五十弦”的“錦瑟”想到了什麼?這其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明確:詩人由“五十弦”的“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進而由“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時期。這其中運用了傳統的比興手法。

(板書,錦瑟——華年 憶情)

為什麼錦瑟的“五十弦”會讓作者想起他的青春年華?

提示:我們同學都經常聽音樂。就拿聽音樂舉個例子。如果你有一段比較傷心的往事,讓你久久不能忘懷。這時候,你忽然聽到一首傷感的歌曲,你覺得,這首歌的曲調和歌詞都很符合你的情境,你是不是會回想起你那段傷心地往事?

總之,在首聯裡,作者由錦瑟,聯想到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可以說是觸“瑟”憶情。

“五十弦”是說瑟的弦多,瑟的弦多,音節也就紛繁複雜,瑟的音節是紛繁複雜的。也許是錦瑟的音色觸動了作者的情思,讓作者回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往事。

關於這個問題還有一種說法:有人認為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是垂暮之年了,大家知道李商隱一共活了46歲,如果這是暮年寫的,作者應該是四十多歲了,年近五十了。作者可能是看到瑟的五十根弦,想到自己也已經年近五十了。一邊撫摸著瑟的弦,一邊回想起自己當年的美好歲月。

3、作者為什麼要用莊周夢蝶的典故?一般用典有什麼好處呢?

明確:一般用典的作用:可以增加詩歌的內容含量,也可以隱晦含蓄地表達作者的想法與情感。作者用到的事後一種意思。

李商隱用“莊周夢蝶”來形容自己當年如夢一樣快樂的日子,因此,此句應該翻譯成“我曾經像莊子夢蝶一樣,沉浸在快樂的夢境裡”。但快樂總是短暫的,後一句也是用了一個典故(當美夢醒後,我只能像望帝一樣,把滿腹的愁怨託付給杜鵑。),實際上是在說滿腔的哀愁無處發洩。

(板書,喜悅——哀怨 情變)

4、頸聯是個對仗的的句子,哪裡對仗?這裡聯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明確:滄海-藍田,月明-日暖,珠-玉,淚-煙。

我們來看這兩組意象,一個是滄海月明鮫人泣淚,一個是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哪位同學可以分別用找幾個詞來形容這兩組意象?參考答案:清寒,神祕,哀傷;溫暖,朦朧,惆悵——玉煙美麗,卻可望而不可及。這兩聯中作者所選用的意象都是美好的東西,但是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聯這兩句表現的,是陰陽冷暖,美玉明珠,境界雖然不同,但是悵怨的感情卻是相同的。詩人對這一高潔的感情是愛慕的、執著的,然而又是不敢褻瀆的,哀思嘆惋的。

最後一聯的感情:全詩以憶情起,以憶情收,情字貫穿始終,渾然一體。(板書:憶情——惘然 迷情)

我們來看一下這首詩,在這首詩中,作者一波三折的表達了自己的惆悵哀怨的情感。那麼,請同學們想一下,作者要表達的這種情到底是什麼情呢?

悼亡之情。

愛情

哀傷自己的身世

關於李商隱這首《錦瑟》的主題,詩界自古以來就爭論不休。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欣賞這首詩。正式因為這首詩的朦朧,我們才能從中讀到不同的情感。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經歷都不同,但是喜怒哀樂的這些情感都是共通的,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首與自己情感契合的錦瑟。這就是它存在的價值。

《馬嵬》

背景介紹

(1)相關歷史事件

唐玄宗到了晚年,不理朝政,整日沉迷聲色,756年6月安祿山的叛軍攻破潼關,唐玄宗與楊國忠、楊貴妃兄妹等倉皇奔蜀。行至馬嵬(今陝西平西),隨行將士譁變,殺死楊國忠,並要求殺死楊貴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楊貴妃自縊以平軍憤。楊貴妃死後,唐玄宗命術士為其招魂。術士聲稱在海外仙山見到了楊貴妃。

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是唐人詩中常見的題材,一般多歸罪於貴妃,斥之為禍首。此詩別出新意,把諷刺的鋒芒直指玄宗。

(2)寫作背景

《馬嵬(其二)》,是李商隱詠史詩中的佳作。詠史之作,東漢的班固首開其端,但止於敘述史實,平實無華。至晉朝左思《詠史》、陶淵明《詠荊軻》之類,始借題發揮,寄寓懷抱。唐代詩人,如杜甫、劉禹錫等人,則多把詠史與詠懷古蹟結合起來,擴大了詩的境界。李商隱的詠史詩,主要寫南朝和隋朝覆滅舊事及唐朝國家戰亂,總之是以史為鑑,多抒發興亡之慨。

朗讀詩文

整體把握

從題目我們可以看出,這首詩是李商隱詠歎“馬嵬之變”的作品。歷史上,詠歎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文學作品很多。眾多文學家對二人的愛情也是褒貶不一。白居易的《長恨歌》,是對這二人寄予深厚的同情的。杜牧的《過華清宮》對二人又是持諷刺批判態度。

(1)各位同學覺得作者對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是持什麼態度的呢?是同情還是諷刺?

明確: 這首《馬嵬》是諷刺批判唐玄宗的。在首聯,作者先用“更九州”三個字概括方士在仙山上尋見楊貴妃的傳聞,之後用“徒聞”加以否定。相傳楊玉環在蓬萊仙山上還記著“願世世為夫婦”的密約,但之後又用“未卜”和“休”來否定這一事件。從第一句我們就可以看出,李商隱對唐玄宗是持諷刺和否定的態度的。第一句為全文奠定了諷刺的基調。

(2)梳理詩文大意

3、具體賞析:

(1)提問:《馬嵬》詩是以馬嵬事變中玄宗為“六軍”所逼,“賜”楊妃之死的事件,哪幾句詩寫了這一馬嵬之變的事件?

明確:空聞虎旅傳宵柝,不復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2)提問:頷聯“虎旅傳宵柝”聲音對“雞人報曉籌”,其聲音有什麼不同?

明確:軍營內的聲音,而後者為宮內聲音

( 3)提問:軍營內的聲音加上“空聞”和宮廷內聲音加上“不復”,又能使人讀出玄宗的哪種境遇?

明確:只是聽到傳來的“宵柝”之聲,卻不能再聽到熟悉的宮內“報曉”聲了。顯然寫出玄宗不在宮內,而身在軍營,逃離了皇宮,已在逃難途中,極盡狼狽和慌亂。

(4)提問:“空聞”對“不復”,這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會收到什麼好的藝術效果?

明確:對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樂今苦的生活境遇。

(5)提問:頸聯“此日”和“當時”都是指向時間的,前者指向眼前,後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麼特點?眼前又遇到了情況?前後又有什麼關係?

明確:玄宗以自己和楊妃的朝夕相處譏笑牛郎織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會,實則寫出了玄宗迷戀情色,荒廢朝政,致使戰禍發生。眼前是寫“六軍”同時“駐馬”不前,未寫不前原因,但原因明瞭,要求“賜”死楊妃,楊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禍水一說,顯然前後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關係。用了對比的藝術表現手法。

(6)提問:《馬嵬(其二)》的章法結構如何?

明確: 這首詠史詩從章法上看,採用了倒敘的手法。先說唐玄宗“召魂之舉”的荒唐,再追述馬嵬之變後的淒涼,最後點出問題的實質,尺幅之間,可謂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兩句,也是“倒行逆施”:“當時七夕笑牽牛”事發在前,反而置後說;“此日六軍同駐馬”事發在後,反而先著筆。這一點,是李商隱學杜甫之處。他的詩雖沒有杜詩的“沉鬱”,但卻頗得杜詩的“頓挫”:如水流遇阻,迴環幽咽,蓄勢待發,波瀾起伏。

教學拓展:為什麼唐玄宗做了四十多年的天子,還不如尋常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西方著名作家薩特說過“他人就是地獄”。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正確處理自己和他人的關係,那麼他人就是你的地獄。唐玄宗是一位君主,他有他特殊的社會地位,他的社會地位要求他必須要處理好自己與百姓和妃子之間的關係。但是他既沒有處理好政治上的關係,又錯誤地理解了他與愛人之間應有的關係。正是這一點導致了他的悲劇。

所以說,我們要享受真正的愛情,就必須要處理好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和諧的,不損害他人利益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

高二語文《李商隱詩》教案 篇2

一、教學內容分析

李商隱的《錦瑟》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中的一首詩。這個單元是學習唐代詩歌。學習本課的要求是,在理解詩意、把握意境的基礎上,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獨特的審美情趣。鑑賞時,要學會知人論世,同時注意在朗讀中提高對詩歌思想內容和藝術旨趣的感悟能力。

《錦瑟》是古典詩歌裡的精品,想象豐富,意象精美,意境深邃,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對此詩的理解有助於我們從深層理解古典詩詞的意境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弄懂詩歌的內涵,感悟該詩的意境美,提高鑑賞能力和審美情操。

2、過程與方法:通過涵詠詩文,領會李商隱詩歌意境深遠、語言優美、情深意濃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認識古典詩詞的美,在感悟中陶冶情操,明心啟智。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高一學生,剛進入高中,自學習慣不是太好,自學能力不是太強。我要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能根據課文註釋及其他資料鑑賞詩詞的能力,鼓勵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課內容為一課時,為培養學生詩歌鑑賞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再做靜態知識的佔有者而是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積極探究。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

①重點:品味詩歌的意境。

②難點:結合具體意象,理解詩歌的多義性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目標解讀:通過涵詠詩文,領會李商隱詩歌意境深遠、語言優美、情深意濃的特點。品味詩歌意境,領會詩歌美質。學習藝術表現手法,培養詩歌鑑賞能力。學生課前背誦詩歌,明確本首詩的內容。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重難點,按照這個要求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

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並把學生在預習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反饋給學生1、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生於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裡排行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有22首被收錄,位列第4。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都愛西昆好,只恨無人作鄭箋”之誚。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滎陽。

2、關於《錦瑟》

《錦瑟》一詩,堪稱李商隱詩集中的壓卷之作。然而,對於這首詩的旨意,千百年來聚訟紛紜,莫衷一是。這首詩,如果從具有高超的藝術成就和具有豐富的多解性兩方面看,可以說古代詩歌無一能比。元代的元好問就曾發出這樣的感嘆:“望帝春心託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論詩三十首》)意思是說,像《錦瑟》(以及受李商隱影響的宋初的西昆體詩)這樣的詩固然好,可是就算東漢的大訓詁學家鄭玄再世,也只能望之興嘆,無力為它作注。清代的大詩人大學者王士禎也曾發出“一篇《錦瑟》解人難”(《論詩絕句》)的浩嘆,可見這首詩的特異之處。

做好課前的預習,知人論世對於詩歌內容的把握以及情感的賞析有一定的作用。

讓學生做好知識梳理工作掌握典故

①莊周夢蝶

從前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樂,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莊周。一會兒夢醒了,卻是僵臥在床的莊周。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呢?這則寓言是表現莊子齊物思想的名篇。莊子認為人們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它寫得輕靈飄渺,常為哲學家和文學家所引用。

②望帝啼鵑

望帝,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的稱號。傳說他因水災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中,死後靈魂化為杜鵑,啼聲非常悲悽。

③鮫人泣淚

《博物志》裡有海中鮫人泣淚成珠的故事。

④暖玉生煙

傳說藍田美玉深埋地下,不為人所見,但它那溫潤的精氣卻能透過泥土,煙霧般升騰到空中

梳理文意,把握詩歌感情

給予學生合作探究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然後請學生展示討論結果。合作探究:

1、詩人由“五十弦”的“錦瑟”想到了什麼?這其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2、揣摩《錦瑟》各聯所傳達的意境,結合自己的理解,加以簡要描述:

3.《錦瑟》用典比較多,請找出來並分析,這些典故的運用對錶現人物情感有何作用?

4、探究主旨,拓展延伸(你認為應該是哪一個,為什麼?)

(1)對亡妻的深情悼念(悼亡詩)

(2)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愛情詩)

(3)作者的身世自傷(詠懷詩)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點評與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走進了李商隱的情感世界,共同學習了他的《錦瑟》,儘管這是李詩中最晦澀的一首,但我們還是觸控到了這位才華橫溢、命運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脈搏,這足以說明,只要用心體會,心靈總會相通。學生自由誦讀詩歌在誦讀中體悟情感

作業佈置假如你選擇一個樂器,給錦瑟配樂,你選擇什麼?發揮學生的想象,進行再創造

七、教學評價設計

八、板書設計

錦瑟

首聯:年已半百,感慨萬千(比喻)

頷聯:思念至深,其苦難言(典故、傳說)

頸聯:滄海桑田,美玉生煙(典故、傳說)

尾聯:事過境遷,此情難待(直抒胸臆)

九.教學反思

高二語文《李商隱詩》教案 篇3

學習目的

1、引導學生結合讀過的詩,瞭解李商隱的有關生平和藝術創作。

2、引導學生從巨集觀上把握這兩首詩的意境、情感和表現方法。體會李商隱詩意境高遠、語言華美、情深意濃的特點。

預習檢測

1.下列各項中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錦瑟(sè)惘(wǎng)然無端(duān)

B.馬嵬(wéi)宵柝(chì)滄海(cāng)

C.曉籌(chóu)蘧蘧然(qú)徒聞(tú)

D.更九州(gèng)傳宵柝(chuán)虎旅(lǚ)

2.下列各項中對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海外徒聞更九州徒聞:空聞,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B.無復雞人報曉籌籌:更籌,敲擊報時用的竹籤,這裡代指時間。

C.只是當時已惘然惘然:迷惘,茫然。

D.他生未卜此生休卜:占卜。

3.李商隱,字,號,時期詩人,作品集命名為。

答案:

1.B(分析:“柝”應讀“tuò”)

2D(分析:“卜”的解釋應為“預料”。)

3.義山;玉谿生;晚唐;《李義山詩集》

評價表一

題目1234優良達標

自我評價

過程學習

要點解析

1.《錦瑟》的獨特意境

第一聯,毫無疑問是起興之筆。錦瑟的五十根弦,象徵詩人將近五十歲的人生(李商隱活了46歲)。瑟之發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傷感。“一弦一柱”則興寄遙深,感情凝重;“思華年”為全篇主腦,以下文字皆因此生髮出來。第二、三兩聯,是全詩的主體部分,也是詩人追憶的內容。但詩人究竟在苦戀什麼呢?他表達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兩個古老的典故來傳達。“莊生曉夢迷蝴蝶”,說的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戀的夢境。莊子“夢蝶”,不知哪種狀態是真實的自我了。這裡,詩人借用這個典故,表現了對美好情感的追懷,儘管那是當局自迷,儘管歡樂是那樣短暫,但也足以讓他珍惜一生一世。“望帝春心託杜鵑”,更轉出一種淒涼悲慨的情調來——生而不能,死則續夢!這是怎樣的悲哀啊,希冀以來生繼今世,永結情緣。接著,詩意又轉,柳暗花明,開出另一新的境界來:明珠在滄海月下泣淚,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煙,美好的事物總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滿。這裡是指佳人紅顏命薄,還是指詩人才命相妨?(李商隱在《有感》一詩中說:“古來才命兩相妨”,意為才氣與命運不能兩全)我們無從知曉。最後一聯,以感嘆作結。“此情可待成追憶”,表明作者到老還是很珍重這份“感情”的,無需“追憶”,分明已然在追憶。“此情”為單稱表述,則大體可以推定前面所指為一件事。“只是當時已惘然”反迭前句,言當時身處其境,已是悽迷難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鏡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詩就在這種無限悵惘的情緒中結束,餘音嫋嫋,言盡而意不止。

2、《錦瑟》一詩謎一樣的主旨和情感。

李商隱一生,固然是在黨爭的政治派別夾縫中求得生存的,受過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擠,有過短暫的榮光,更有過長期的失意。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歡,未必用這樣朦朧的詩歌來表現,不能硬把中國古典詩歌“香草美人的傳統”(以愛情隱喻君臣際遇)往這裡套。否則,李商隱那些寫愛情的無題詩,像“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之類的,都可以當做政治詩來讀了。我們認為,《錦瑟》還是一首寫戀情的.詩,是一個垂暮老人回首錦瑟華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悽美的歌。其意境高遠,感情真摯,可意會不可言傳,可感悟不可支離,須從大處讀之。

3.《錦瑟》一詩的高超表現手法。

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象徵的手法來表達情感。象徵與比喻有共同之處,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點,但它們也有不同之處。比喻像人間的橋樑,一般有兩個硬性的端點,可以找出本體和喻體;象徵則像天上的彩虹,物質表象所聯絡的物件不那麼分明,主要靠暗示,帶有更多遊移不定的成分。像《錦瑟》一詩,無論是起興的“錦瑟”,還是主打的“蝴蝶”“杜鵑”“珠”“玉”等,它們表現的情調可以猜想出來,但一追究其具體所指,就如墜入五里雲霧了。不敢說李商隱開啟了中國當代朦朧詩的先河,也不敢說他影響了十九世紀法國的象徵主義詩派(有受中國詩歌影響的因素),但他確實是一位古典時期的“先鋒派”,他的藝術嘗試和創新是獨特的,對後世影響很大,連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王安石對都他推崇之至。也許,正是李商隱詩歌中表現出的這種意蘊深厚的朦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4.《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馬嵬(其二)》寫得迴環往復,一唱三嘆,意味深長。首聯從“海外”說起,氣勢磅礴,筆力千鈞。傳說,楊貴妃死後,唐玄宗悲傷不已,就命蜀地方術之士尋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機進言,說在海外蓬萊仙山找到了楊貴妃,還帶回了她頭上的飾物。詩人這裡用“徒聞”二字將此事輕輕帶過,實際上是否定了這虛妄之說。接著,詩人又宕開一筆,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為:來世渺茫難求,可是李楊今生的緣分已然斷絕,卻是無爭的事實。此語如當頭棒喝,發人深省。第二、三兩聯,都是從對比的角度來寫李楊愛情悲劇的。馬嵬之後,唐玄宗這位失去了權勢的皇帝,聽到的只是軍旅的梆聲,再也享受不到在長安宮殿裡專人報曉的服務了。現實的情景是軍隊譁變,“六軍不發”,當年盟誓長生殿、笑牛郎織女的賞心樂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謂“樂往哀來摧肺肝”!詩的最後一聯,點明題旨:如何貴為天子那麼多年,卻無力保護自己的妻子,反而連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沒有呢?這一反問雖然含蓄卻很有力,啟發世人記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廢朝政,致使國家陷於動盪、人民飽受戰亂之苦的歷史教訓。

5.《馬嵬(其二)》的章法結構

這首詠史詩從章法上看,採用了倒敘的手法。先說唐玄宗“召魂之舉”的荒唐,再追述馬嵬之變後的淒涼,最後點出問題的實質,尺幅之間,可謂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兩句,也是“倒行逆施”:“當時七夕笑牽牛”事發在前,反而置後說;“此日六軍同駐馬”事發在後,反而先著筆。這一點,是李商隱學杜甫之處。他的詩雖沒有杜詩的“沉鬱”,但卻頗得杜詩的“頓挫”:如水流遇阻,迴環幽咽,蓄勢待發,波瀾起伏。

6.《馬嵬(其二)》的巧對

從對偶上看,這首詩也是頗為後人稱道的。中間兩聯,僅僅四句28字,卻呼雞驅虎,駐馬牽牛,信手拈來,自然流利;妙趣橫生,而又無穿鑿之嫌。另外,以“六軍”對“七夕”;以“駐馬”對“牽牛”,都是借對的妙用。所謂借對,是指形式上相對,內容上不屬於一類、而且往往相去甚遠的對語。如“駐馬”是指軍隊停滯不前,而“牽牛”卻是指牽牛星,不是牽著牛走的意思。

7.李商隱詩的用典

李商隱的詩,素以用典工整適切著稱。這兩首詩,尤其是《錦瑟》用了很多典故。用典可以增加詩句的內涵,提高詩句的品位,鑄造出詩歌典雅、厚重的意韻;還可以借題發揮、“借屍還魂”,為我所用,創出古典新義來。以《錦瑟》而論,如果不引莊周夢蝶,又如何在七個字中傳達出詩人對自我認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現出那種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說,用典是李商隱刻意追求的一種表達手段,更兼他錘鍊得好,融貫得好,所以不露斧鑿之痕,達到了渾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礙於他詩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轉。

典型題例

1.下列各項中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李商隱,晚唐詩人,與杜牧齊名,人稱“小李杜”,生活在朋黨鬥爭十分激烈的唐中葉後期,一生不得志,沒有任過重要官職,四十五歲死於鄭州。

B.李商隱的主要成就在詩歌上,特別是他的近體律絕,其中優秀的篇章,都具有深婉綿密、典麗精工的藝術特色,他一生大約創作了600多首詩,有《李義山詩集》。

C.《錦瑟》作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其內容是回憶往事,情調低沉,給人迷惘的感覺。

D.《馬嵬》(其二)是李商隱詠史詩中的佳作,他通過對史實的描述和對比,把罪責歸給了楊貴妃,為唐玄宗辯護。

2.對《錦瑟》一詩中四個典故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莊生曉夢迷蝴蝶。”莊周夢蝶,夢醒之後,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卻不知何在。“迷”,是痴迷的意思。這一典故表達了對美好境界的痴迷。

B.“望帝春心託杜鵑。”古代蜀君杜宇,國亡身死,魂化為杜鵑,啼聲悽婉。這一典故表現了詩人如杜鵑鳥送春歸般的哀怨之情。

C.“滄海月明珠有淚。”月明之夜,滄海之間,鮫人泣淚,顆顆成珠。珠似水中明月,月本天上明珠。這一典故表達了詩人淒寒孤寂而又十分感傷的情懷。

D.“藍田日暖玉生煙。”藍田,產玉之山。在日光照耀下,蘊藏於其中的玉氣冉冉上升,遠察如在,近觀卻無。這一典故表達了對美好事物渺茫難求的惋惜之情。

3、律詩分和,每首四聯,依次稱為、、、

;每聯兩句,上句稱,下句稱;每句的平仄都有嚴格的要求,特別是的平仄不得隨意變更,凡句都要押韻,可押可不押,中間須對仗。近體詩的絕句,也叫,每首兩聯,平仄和押韻同律詩一樣,只是不一定對仗。

答案:

1、D(分析:《馬嵬》(其二)一詩並不是把罪責歸給楊貴妃,為玄宗辯護,相反這首詩諷刺了玄宗荒誕誤國不能使自己的愛情長久。)

2、A(分析:迷,迷失。表達了美好的夢境破滅後的傷感之情。)

3、五言;七言;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出句;對句;二、四、六句;偶數;首句;兩聯;律絕

能力訓練

一、基礎訓練

1.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錦瑟無端杜鵑栩栩如生

B.蒼海惘然馬嵬自傷身世

C.九洲宵柝徒聞晦澀難懂

D.瑚蝶七夕莫愁海誓山盟

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望帝(周朝末年蜀國君主的稱號)駐馬(軍隊發生譁變,停留不前)春心(傷春之心)

B.無端(沒有由來地、無緣無故地)錦瑟(繪有花紋的瑟)華年(青春年華)

C.徒聞(空聞,沒有根據的傳聞)惘然(迷惘、茫然)莫愁(不要愁苦)

D.宵柝(夜間巡邏時用的梆子)雞人(宮中掌管時間的衛士)曉籌(拂曉的更籌。指拂曉時刻。)

3.對《馬嵬》這首詩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是對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尋找楊貴妃魂魄之舉的否定、批評:海外九州,不過是空聞罷了,“他生”為夫婦的事,渺茫未卜。

B.頷聯追述玄宗倉皇出逃,夜宿馬嵬的景況:他徹夜難眠,只聽到軍營中報更的梆子聲,再也聽不到宮廷中雞人報曉的聲音。

C.“此日”是禁軍駐馬不前,要求誅殺楊貴妃之日。“當時”意為在這危急之時。“笑牽牛”指玄宗貴妃笑牛朗織女不知他倆可以永不分離。

D.末聯,詩人以冷峻的詰問結束全詩:為什麼當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答案:

1.A.(B.滄海C.九州D.蝴蝶)

2.C(“莫愁”應為“古時洛陽女子”)

3.C(當時應指“馬嵬事變”,五年前的七月七日)

評價表二

題目123優良達標

自我評價

二、能力成長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夕陽樓

李商隱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

欲問孤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

(1)“花明柳暗繞天愁”一句運用了什麼手法?對錶情達意有什麼作用?

(2)有人說本詩最後兩句最具表現力,請從詩句選用意象的角度作簡要分析。

答案:

(1)這句運用反襯(襯托、對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襯自己的一腔哀愁,表達了一種愁苦之情。

(2)①以“孤鴻”喻自己,以“孤鴻”的形單影隻表達出自己的孤獨寂寞;②以“孤鴻”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

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柳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詠柳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斷腸天:指繁花似錦的春日。斷腸:銷魂。

(3)兩首詠柳詩中,李詩以柳自喻,曾詩以柳喻人(喻指社會上的某種人),請簡要分析兩首詩的表達方式、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4)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李詩中的“逐”字和曾詩中的“倚”字在詩中的表達效果。

答案:

(3)李詩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襯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現對秋柳也是對自己的悲嘆之情;曾詩重在議論,表達了對倚勢猖狂、得志一時的小人的憎惡之情。

(4)“逐”字用擬人手法,本來是東風吹動柳枝,用一“逐”字,說柳枝追逐東風,變被動為主動,形象更加生動可愛,表現了柳枝的蓬勃生氣;“倚”字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勢猖狂的醜態。

高二語文《李商隱詩》教案 篇4

一、匯入新課

中國古代詩歌浩如煙海,其中的名詩佳句多如繁星。人們也許並不知道它們出自何人之手,卻能將其熟記於心,並千古傳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完成下面的詩句對接。

1、資料連結──名詩對接:

⑴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⑵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⑶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⑷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你能說出這些詩句的作者是誰嗎?(李商隱)

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李商隱的代表作《錦瑟》。

二、瞭解作者

學生就自己蒐集的關於李商隱的資料進行交流。教師對學生交流結果予以梳理,指導學生學會蒐集資訊、篩選資訊、整理資訊。

李商隱,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他年輕時受牛黨令狐楚賞識而中進士,後來又被李黨王茂元招為女婿,因此牛黨認為他背恩負德。牛黨掌權後,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壓抑,鬱郁不得志,成了牛、李黨爭的犧牲品。46歲時死在滎陽。李商隱的詩歌,有的抒發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託古諷今的詠史之作,還有一類描寫愛情生活的無題詩,最為後代讀者所喜愛。他的詩有獨特的藝術成就,構思新巧,詞藻華美,想象豐富,風格婉轉纏綿。但有的作品傷感情調比較濃重,用典過多,隱晦難解。有《李義山詩集》。

三、賞析《錦瑟》

1、教你方法:學詩三步走

讀:傾情誦讀,整體感知。

悟:感受形象,體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語言。

2、誦讀詩歌,初步感知。

⑴請兩名同學誦讀詩歌,老師及其他同學指出其誦讀的不足或錯誤。

(聽朗讀錄音。)

⑵學生聽讀,在聽讀中把握誦讀節奏,感受詩的韻律,體味詩的意境。

⑶學生結合註釋譯讀詩歌,瞭解詩歌內容,理解詩歌主旨。

3、感悟詩意,理解主旨:

引導:我想大家在讀的過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現在就請同學們來談談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麼。你從詩中捕捉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可就全詩內容談,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給你的感受來談。

⑴學生交流閱讀感悟,教師予以引導點評。

參考:“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看到眼前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彷彿看到自己曾經有過的燦爛歲月、花樣年華,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熱血的凝鑄。可恨可嘆的是這些輝煌已成為過去,並且是如此短暫──單單是“五十弦”,為什麼單單是“五十弦”呢?難道就沒有別的什麼可以選擇了嗎?詩人以“錦瑟”喻美好的“華年”,以“思”引發“無端”之問,一上來就開門見山,點出自己對人生價值的深深思考。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對人生終極價值的思考不唯我獨有:有著“鯤展翅九萬里”遠大志向的莊子,在夢中也不忘記對這個問題的探索,以致於夢生蝶翅,己蝶難辯;貴為人主的望帝死後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個不停的杜鵑鳥,來訴說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夢迷”著“曉”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戀或徘徊彷徨之意轉為富於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東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鵑心託”依“春”字點破,使舊有的怨恨悵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機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駐激勵自己向前搏擊奮鬥。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滄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瑩的淚花;藍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時,才能升騰飄逸的煙霞。物猶如此,人當如是。“滄海月明”與“藍田日暖”優美意境的創設,不僅僅是詩人精妙絕倫藝術素養的表現和揮灑,更是詩人回答人生價值的標準和尺度。詩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詩作的主題,整篇的閃光點在此,魂亦在此。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追憶過去,儘管自己以一顆浸滿血淚的真誠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歲月、如珠的年華,值得珍惜之時卻等閒而過;面對現實:戀人生離、愛妻死別、盛年已逝、抱負難展、功業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風光不再。如泣如訴的悲劇式結問,又讓詩人重新回到對“人生價值到底是什麼?到底該怎樣實現?”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強了詩作的震撼力。

2、小結詩歌內容:

錦瑟牽情,回首往事──往事如夢,感傷深沉──對月而泣,美夢如煙──追憶此情,當時惘然。

3、探究主旨:

引導:經過追憶往事,詩人的情感凝結在哪個詞語上?(惘然)

引導:作者為什麼而“惘然”?(為“此情”。)

引導:“此情”到底是什麼情?請同學們就此探討詩歌的主旨。

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全班交流,教師引導點評。

(悼亡說、戀情說、自傷身世說……)

4、品味語言,賞析技巧:

引導:現在讓我們藉助一段動畫影片,來感受走進這首詩的意境。

⑴flasn影片《錦瑟》。

學生觀後結合詩歌及畫面談談這首詩的意境。

引導:這首詩除了具有悽迷的意境外,還有哪些藝術特色?請同學們從它的語言特點,感情基調等方面再作分析、討論、交流。

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談談詩的語言特點,感情基調等方面的藝術特色。

小結詩歌藝術特色:

哀怨的基調

悽迷的意境

華美的語言

5、再讀詩歌,感受詩意詩韻美。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走進了李商隱的情感世界,共同學習了他的《錦瑟》,儘管這是李詩中最晦澀的一首,但我們還是觸控到了這位才華橫溢、命運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脈搏,這足以說明,只要用心體會,心靈總會相通。

五、佈置作業

請將今天所學進行整理,寫成一篇賞析性的短文。

高二語文《李商隱詩》教案 篇5

學習要點:

進一步培養讀詩誦詩的能力,體會李商隱詩意境高遠、語言華美、情深意濃的特點

一、名句填空

1、夕陽無限好 ,

2、身無綵鳳雙飛翼,

3、何當共剪西窗燭,

4、春蠶到死絲方盡,

二、文學常識

李商隱(約813—約858), 詩人字 ,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曾三次應進士考試,至開成二年(837年),由於令狐絢的推薦,得中進士曾任縣尉、祕書郎和川東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僧儒)李(德裕)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他的詩作,也有揭露現實黑暗的,但為數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詩歌的藝術上,特別是他的近體律絕,其中的優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綿密、典麗精工的藝術特色他一生大約創作了六百多首詩,有 詩歌創作中,則寫出了大量抒情感懷類的詩篇,尤以晚年的 和 成就最大,本課選讀的兩首詩,就是其代表作

三、閱讀鑑賞

《錦瑟》

1、詩人由“五十弦”的“錦瑟”想到了什麼?這其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2、典麗精工是李商隱詩歌的特點之一本詩中間兩聯用了哪些典故?這些典故渲染了一種什麼樣的情調,留下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3、你認為本詩的主旨是什麼?

《馬嵬》:

4、《馬嵬》詩是以馬嵬事變中玄宗為“六軍”所逼,“賜”楊妃之死的事件,哪幾句詩寫了這一馬嵬之變的事件?

5、頷聯“虎旅傳宵柝”聲音對“雞人報曉籌”,其聲音有什麼不同?

6、軍營內的聲音加上“空聞”和宮廷內聲音加上“不復”,又能使人讀出玄宗的哪種境遇?

7、“空聞”對“不復”,這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會收到什麼好的藝術效果?

8、頸聯“此日”和“當時”都是指向時間的,前者指向眼前,後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麼特點?眼前又遇到了情況?前後又有什麼關係?

9、 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來說“海外”還有“九州”,楊妃生活在那裡,信守“世世為夫妻”誓約,這可信嗎?哪個詞語和句子戳破了這種說法?

10、這樣以神仙怪誕和生死輪迴來寫玄宗痴心夢想,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11、 對於這些詩人李商隱發出了“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慨嘆 從內容上看前後句有什麼特點?從語氣上看又有什麼特點?

12、《馬嵬》這首詩先有“馬嵬之變”,而後才有“玄宗之悲”,最後才有“義山之嘆”,但詩歌在某篇佈局上卻不是這樣的,說說《馬嵬》詩的敘事結構上的特點?

《李商隱詩兩首》學案

參考答案

一、略二、晚唐 義山 《李義山詩集》 無題詩 詠史詩

三、1、明確:詩人由“五十弦”的“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進而由“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時期這其中運用了傳統的比興手法

2、中間兩聯共用了四個典故一是莊周夢為蝴蝶的典故,意為曾經有過夢想,曾經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詩人藉此典的虛緲的夢境隱喻時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二是用望帝魂化杜鵑的典故,意為曾經害過相思,有過殷切的思念三是用南海鮫人的故事,意在說夢想和思想都破滅後所得只是滿眼的淚水藉此把月珠淚合而為一,構成了一個朦朧的妙境,表達一種複雜的悵惘情懷,既有對其高曠浩淨的愛賞,又有於其淒寒孤寂的感傷 四是用傳說中藍田產玉的故事,意在說夢想和思情破滅後的迷惘詩人藉此具有極高美學意味的理想景色,抒發一種對於高潔情感無法親近的悵恨與典三所涵一致四個典故的運用表達了詩人悵惘、悲傷的內心情感詩中美好的境界是什麼,殷切的思念是什麼,詩人為什麼而落淚,為什麼而迷惘,都難以知曉,詩歌帶給讀者的是一種撲朔迷離的意境這恰恰給了人們無窮無盡、異彩紛呈的想象空間

3、此詩內容很有爭議有人認為“錦瑟”是令孤楚家婢女名,這是首愛情詩;有人認為是追懷他死去的妻子王氏而作,是首悼亡詩;還有人說瑟有適、怨、清、和四種聲調,詩的中間四句每句各詠一調,則這又是一首描繪音樂的詠物詩現在認為較為合理的解釋是:本詩為李商隱晚年追敘生平,自傷身世之辭如詩人執著一念的美好情感破滅;或自己卓越才德不為世用的悲哀等

4、空聞虎旅傳宵柝,不復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5、軍營內的聲音,而後者為宮內聲音

6、只是聽到傳來的“宵柝”之聲,卻不能再聽到熟悉的宮內“報曉”聲了顯然寫出玄宗不在宮內,而身在軍營,逃離了皇宮,已在逃難途中,極盡狼狽和慌亂

7、 對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樂今苦的生活境遇

8、玄宗以自己和楊妃的朝夕相處譏笑牛郎織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會,實則寫出了玄宗迷戀情色,荒廢朝政,致使戰禍發生眼前是寫“六軍”同時“駐馬”不前,未寫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瞭,要求“賜”死楊妃,楊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禍水一說,顯然前後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關係

9、不可信,“徒聞”一詞否定了方士的話,“他生未卜此生休”,來生微茫難求,但今生一起緣分斷絕,已是事實

10、思楊妃之切,故有異常之舉這種舉動正是極盡曲折寫出玄宗之悲

11、——對比,貴為天子多年卻無力保護心愛女人對比尋常百姓卻能給莫愁幸福 ——反問貴為天子能保護自己的子民,何況自己心愛女人,但“不及盧家有莫愁”,這一問問出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不正常的情況,問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譏諷之意愈明

12、——倒敘,從整體上倒敘使尺幅之間,一波三折;從區域性上看倒敘突出因果

高二語文《李商隱詩》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進一步瞭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詩歌創作特色。

2.要參照課文註釋,疏通基本文意。

3.能夠從巨集觀上把握這兩首詩的意境、情感和表現方法。

4.最好能熟讀成誦。誦讀時,要注意情感的調適,要讀出李商隱詩意境高遠、語言華美、情深意濃的特點來。

(二)過程與方法

1.誦讀法:兼顧誦讀技巧和詩歌感情基調,注重學生對文字的整體感知。

2.問題合作探究:以學生自己的閱讀、感悟為主。

3.啟示法:就詩中的一些重點難點問題作一些必要的提示。

4.藉助教材和多媒體等教學裝置。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錦瑟》中作者的情感。

2.《馬嵬(其二)》篇中作者的興亡之嘆。

二、教學重難點

1.《錦瑟》這首詩意象朦朧,意境悽迷,對詩意的理解存有分歧。

2.理解《馬嵬(其二)》“諷意至深,用筆至細”的寫作特色。

三、課型

略讀課。

四、課時

1課時。

五、課文概述

《李商隱詩二首》是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單元第六課,第二單元是唐詩單元。第六課是由李商隱的兩首詩《錦瑟》和《馬嵬(其二)》組成,這兩篇都屬於略讀課文,所以作為略讀課文,本課的教學要以學生自己的閱讀、感悟為主,教師只就詩中的一些重點難點問題做一些必要的提示,要引導學生從巨集觀上把握這兩首詩的意境、情感和表現方法,不要糾纏於細枝末節的問題,課後練習雖然沒有做朗讀和背誦的要求,但最好能熟讀成誦。誦讀時,要注意情感的調適,要讀出李商隱詩意境高遠、語言華美、情深意濃的特點來。律詩的自然節奏雖然大體相同,但也要讀出快慢疾徐來。

《錦瑟》具有高超的藝術成就和具有豐富的多解性;《馬嵬(其二)》是李商隱詠史詩中的佳作,以史為鑑,多抒發興亡之慨。

六、教學過程

(一)課程匯入

1.讓學生回憶學過李商隱的哪些詩。

2.借用PPT展示《嫦娥》及相關注釋。

3.找同學說說對詩作及作者的瞭解。

【設計意圖】學生在三年級下冊學過李商隱的詩歌《嫦娥》,國小階段的詩歌教學與高中不同,高中生再次面對此詩,能夠有理性的認知,初步體會李商隱的詩歌特點,為體會《錦瑟》的朦朧之感和《馬嵬(其二)》的興亡之慨做準備。

(二)作者簡介

李商隱(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詩人。原籍河內懷州(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鄭州)。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裡排行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有二十二首,數量位列第四。

【設計意圖】此處只是簡單介紹了作者,作者的經歷以及這兩首詩的創作背景並沒有提及,目的是讓學生明白一點,不是所有的詩歌都需要藉助創作背景的,可以還原詩歌的純粹性,比如大學聯考題,選擇的是學生陌生的作家,那對詩歌的鑑賞就得從文字本身發掘,李商隱的詩歌創作中有大量的抒情感懷類的詩篇,內指性比較強。

(三)整體感知文字

1.聽朗讀音訊,女生齊讀《錦瑟》,男生齊讀《馬嵬(其二)》。

【設計意圖】詩歌的學習要多讀,讀是學生的基本能力,但讀書有很多的方法,第二單元有很多的詩歌,在教師授課中,會有誦讀技巧的提點,學生在通過朗讀音訊和教師指點後,要學著誦讀,在讀中思考問題,鑑賞詩歌,既抓住了字詞句,又能把握全篇,也是熟能生巧的深層含義。

2.問題合作探究。

(1)《錦瑟》是李商隱詩歌中最為難解的一篇,其主旨歷來眾說紛紜,有悼亡說、戀情說、自傷身世說等。這首詩內容隱晦,意境悽迷,語言華美,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可以說每一聯都代表了一種情境,一種心緒,你能試著說說嗎?

參考:當代學者張中行在《詩詞讀寫叢話》裡談到的:“與其膠柱鼓此錦瑟,不如重點取意境而不求甚解。”他解此詩為:第一聯,意為“一晃年已半百,回首當年,一言難盡”;第二聯,意為“曾經有夢想,曾經害相思”;第三聯,意為“可是夢想和情思都破滅了,所得只是眼淚和迷惘”;最後一聯,意為“現在回想,舊情難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

【設計意圖】詩意的多解性會拓寬學生的思維,面對這個問題學生就文字分析,言之有理均可,但要避免牽強附會,教師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思考,與學生產生互動和交流。

(2)《錦瑟》中主要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作用是什麼?試舉例說明。

參考:用了象徵的手法來表達情感,象徵則像天上的彩虹,物質表象所聯絡的物件不那麼分明,主要靠暗示,帶有更多遊移不定的成分。像《錦瑟》一詩,無論是起興的“錦瑟”,還是作為主體意象的“蝴蝶”“杜鵑”“珠”“玉”等,它們表現的情調可以猜想出來,但追究其具體所指,就如墜入雲霧裡了;用典工整適切,用典可以加大詩句的內涵,提高詩句的品位,鑄造出詩歌典雅、厚重的意韻;還可以借題發揮,為我所用,創出古典新義來。以《錦瑟》而論,如果不引莊周夢蝶,又如何在七個字中傳達出詩人對“自我”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現出那種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說,用典是李商隱刻意追求的一種表達手段,更兼他錘鍊得好,融貫得好,所以不露斧鑿之痕,不礙於他詩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轉。

【設計意圖】作為略讀課文,不同於精讀文字,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注重學生的思考和感悟,側重文字的整體性,不需要面面俱到,但是也要有所側重,李商隱的詩歌藝術成就是很高的,有自己的詩歌藝術特色,有必要讓學生知曉並學會分析。

(3)結合《馬嵬(其二)》的最後一聯,說說這首詩的主題是什麼?

參考:詩的最後一聯,點明題旨──如何貴為天子那麼多年,卻無力保護自己的女人,反而連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沒有呢?這一反問雖然含蓄卻很有力,啟發世人記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廢朝政,致使國家陷於動盪、人民飽受戰亂之苦的歷史悲劇。

【設計意圖】《馬嵬(其二)》是一首詠史詩,不僅僅是一種政治諷諫,個人覺得還有愛情層面的內容,唐明皇和楊貴妃雖然有較高的地位,但是他們的愛情應該和普通人沒有本質的區別,所以對他們的愛情故事不應以特殊的政治色彩去解讀,而應該給予平等尊重,所以其中也有作者對二人的同情和哀憐。在學生回答中教師可以做適當地引導,不可以灌輸。

(4)《馬嵬(其二)》一詩,前人評論說“諷意至深,用筆至細”。你能從敘事的委婉方面說說“用筆至細”,從對比反襯方面說說“諷意至深”嗎?

參考:“諷意至深,用筆至細”是近人黃侃評論這首詩的話(見《李義山詩偶評》),可以說很準確地把握了這首詩在敘事、立意以及表現手法上的特點。

“用筆至細”可以從以下幾點來體會:倒敘的方法。從章法上看,採用了倒敘的手法。先說唐玄宗“召魂之舉”的荒唐,再追述馬嵬之變後的淒涼,最後點出問題的實質,尺幅之間,可謂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兩句,也是“倒行逆施”──“當時七夕笑牽牛”事發在前,反而置後說;“此日六軍同駐馬”事發在後,反而先著筆。這一點,是李商隱學杜甫之處。他的詩雖沒有杜詩的“沉鬱”,但卻頗得杜詩的“頓挫”──如水流遇阻,迴環幽咽,蓄勢待發,波瀾起伏;措辭的委婉,如“空聞”“如何”等;立意的含蓄,最後在對比中點明題旨。

“諷意至深”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體會:否認神仙怪誕、生命輪迴說,為立論張本;對比唐玄宗今昔境遇,而寓意自明;結尾通過設問深化議題。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品味前人的評語,把握這首詩的敘事特點和表現手法。

【合作探究部分的設計思路】關於兩首詩的問題設定,可以從兩個大的方面著手──思想和藝術。題目設定可以開發學生個性,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收穫對詩歌的理解,教師的作用是指導和啟發,要有必要地提示,把課堂交給學生。

七、課後作業

請從李商隱的三首《無題》中任選一首,認真品讀,結合你的生活經驗,談談你的理解。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薰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