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教案

當前位置 /首頁/教案大全/八年級教案/列表

《說“屏”》13

《說“屏”》13
《說“屏”》教案
田 萍
教學目的:
1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屏”的有關知識,體會作者對屏的感情。
2 體會本文生動富有文采的說明語言 。
3 以屏風為媒介,激發大家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文章詩情畫意的說明語言。
2 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工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佈置學生查詢有關屏的圖片,或上網查詢。如果學生家中有屏的小藝術品,也可借來一用,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感。
教學設計:
一、匯入新課:
師提問:“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我國有一種名叫屏風的傢俱嗎?”學生作出肯定的回答之後,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風的圖片,請同學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多媒體展示)
師:“那這種傢俱有什麼作用呢?”(聯絡同學學過的課文《口技》引導學生回答出兩點,美觀和起遮擋視線的作用)
師:大家剛才說的都很好,屏風在我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它逐漸由單純的傢俱演變成為了一種工藝品,古樸典雅的屏風往往會給人無限的遐想,難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筆下留下各種優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為什麼總能牽動人們悠悠的情思呢?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陳同洲先生的《說“屏”》。揭開它神祕的面紗吧。”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情況,弄清重點詞語的讀音。(多媒體展示)
2、學生自讀課文,多媒體播放幽雅的樂曲,配合學生的朗讀。思考:
A什麼是屏,課文介紹了關於屏的哪些知識?
B作者對屏的感情怎樣?(多媒體展示思考的問題)
聽讀完後,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A屏者,障也,可以緩衝一下視線。(並找出屏的特點)
B作者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
1、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2、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3、屏的設定: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定全在一個“巧”字。
三、研讀與賞析。
過渡: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詩,使說明語言生動有趣,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麼喜歡?然後有感情地讀一讀。全班討論明確。
例:用《秋夕》詩句,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嚮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1、要求學生找出文章中其它作引用的地方體會其作用。
引用湯顯祖的《牡丹亭》的戲文,既增添了想象空間,又使文章更加流光異彩。
作者結尾引用富有詩意的語言來提倡屏的文化內涵,是平實的說明中流動著詩歌的韻律,使文章生動而富有文采。充滿了詩情畫意,也更好表達作者希望人們更好的開發和使用屏風的願望。
小結:剛剛我們體會到文章所用的說明方法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作引用,那作者巧妙的運用,展現出文章語言有什麼特色呢?
明確:文章語言生動而富有文采,字裡行間流露出感情,大量詩詞的引用是行文中盪漾著詩情畫意。
小結: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藉此喚起建築師、傢俱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著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煥發出青春,重新大放異彩。
四、拓展延伸
1、屏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它或清雅或華貴的身姿總能牽動多少文人騷客的悠悠的情思, 下面是一些大家有關屏風的詩詞,大家一起來欣賞欣賞。(多媒體展示,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詩句,並簡單的說明理由)。
比如:李商隱的《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詞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2、現代屏風的演變(媒體展示)
想像一下,屏風將會有怎樣的用途?
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五、課堂活動
展示自己製作的屏風,並配上精彩的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