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國學蒙學/國學常識/列表

《天下收藏》被質疑 急需文物鑑定制度

近日王剛主持的《天下收藏》節目被質疑“誤砸文物”引發不少爭議。前日,北京市文物局委託北京市文物鑑定委員會的四位專家,對展出的被砸贗品進行了鑑定,專家一致認為這些確為現代仿品。

《天下收藏》被質疑 急需文物鑑定制度

近年來隨著文物藝術品市場的活躍,催生了民間鑑定環節的蓬勃發展,電視臺鑑寶類節目也是由此而生。究竟怎樣的瓷器鑑定才算權威,瓷器文物專家又是依靠什麼鑑定法寶能判斷一個瓷器的真偽,本報專訪相關專家以期揭開瓷器鑑定的真相。

  【兩種鑑定方法】

  傳統眼學以經驗為主

瓷器收藏風氣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或更早。而隨著收藏系統化,專門辨別瓷器窯口、年代的研究隨之而起。此後由於利益驅使,“瓷器作偽現象”也應運而生,對瓷器的鑑定擴散至對真偽的辨別上。由此,也產生了鑑別古陶瓷最傳統的方法。藏加網執行總裁彭曉陽指出,這一類傳統經驗鑑定方法被稱為標型學或眼學。

一直以來,瓷器鑑定專家的鑑定法寶便是依靠“目、手、耳”三者並用,並依靠世代相傳的鑑定理論及與大量實物接觸所積累的經驗,通過與傳世“標準器”的比對來判斷被鑑定品的年代、窯口、真偽。此外,窯址出土標本、考古學出土文物也成為比對的'“標準器”。

  技術鑑定用儀器說話

而上世紀50年代後,比較系統的古陶瓷的科技研究逐漸展開。類似上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科學研究院的冶金陶瓷研究所內成立了中國古陶瓷研究小組,即後來的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從上世紀80年代左右,科技檢測方法正式介入到古陶瓷鑑定中。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研究館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馮小琦專門研究古陶瓷,她告訴記者,目前關於古陶瓷的技術鑑定有很多,包括測成分、測年代的。

“技術鑑定對古陶瓷鑑定有一定的幫助”,馮小琦指出故宮博物院在2005年陶研中心成立時購進一批儀器,近兩年開始運用到對古陶瓷的鑑定上。前年開始,作為宋代官窯瓷器研究課題的一部分,他們利用無損檢測儀器完成了對50餘件陶瓷文物的分析測試工作,“這對故宮官窯研究還是起到一定的幫助,利用儀器檢測,我們發現部分官窯的成分屬於河南。一直以來學界認為是南宋官窯,但接近河南的就應該是北宋時期在北方生產的”。

  ■ 孰優孰劣

  兩種方法綜合使用最可靠

不過馮小琦和彭曉陽都贊成,儘管技術鑑定這一後起之法在鑑定古陶瓷上有一定作用,但也不能取代傳統經驗方法,因為這兩種方法都有各自不足。

其中,專家的傳統經驗鑑定更多地建立在個人經驗、經歷上。鑑定者是在建立了標準器體系的情況下比照鑑定的。鑑定者長期接觸了大量古陶瓷標準器後,在腦子裡建立了資料庫囊括了古陶瓷各個時代不同窯口的本質規律。由此,鑑定者鑑定時間長短、接觸“標準器”的多少都成為鑑定關鍵。

而技術鑑定也需要不斷的實戰積累,建立資料庫。“由於我國技術鑑定起步較晚,資料庫積累得不多,因此也存在不足。相比之下,牛津大學的檢測由於起步早,資料庫積累得多,相對更有信譽度”,馮小琦告訴記者,在兩種鑑定方法都有不足之下,最可靠的是將兩種鑑定方法綜合使用。

而目前,國內文博界還是更偏向傳統經驗鑑定。據馮小琦介紹,目前故宮在做瓷器藏品鑑定時,往往會請四五位專家進行鑑定,並採取一票否決制度。其中對於爭議比較大的,就會藉助技術鑑定這種輔助手段。

  ■ 專家支招

過去文博界有個約定俗成的規定,即鑑定文物時聽文物界專家的。不過目前冒名頂替的專家很多,一定要認清專家身份。同時,一些專家現在也會混水摸魚,明明是研究青銅器的就不要去鑑定瓷器了。

--謝辰生(著名文物專家)

具體到瓷器鑑定來說,每個專家也是各有專長。鑑定時找專家一定要了解清楚他們的專長。比如鑑定越窯就要找當地的瓷器專家,因為他們一直實戰在第一線。

--馮小琦(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研究館員)

權威的鑑定也包括廣義的市場,對於藏品的多次買賣就是個多次鑑定的過程,最終留下來的應該是相對可靠的。

--彭曉陽(藏加網執行總裁)

  【存在問題】1

  民間缺乏權威的鑑定機構

收藏熱令古陶瓷鑑定成為一個重要環節,相應地也有各種型別的鑑定機構應運而生,類似文化部藝術評估委員會、中國管理科學研究學術委員會文物鑑定專業委員會等等。對於公眾來說,究竟哪一家鑑定機構相對權威,結論或許要令人失望了--因為沒有。

著名文物專家謝辰生告訴記者,目前我國還沒有文物鑑定資質、資格管理制度,而類似權威的國家鑑定委員會這種機構又從來不對民間鑑定。由此,對於民間鑑定來說,也就沒有所謂的最權威的機構。

  【存在問題】 2

  急需文物鑑定的相應制度

目前國內民間文物鑑定權威鑑定機構的缺席原因,謝辰生認為是我們的制度還沒跟上時代發展。謝辰生曾主持起草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他告訴新京報記者,當時起草文物保護法時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文物藝術品市場,因此也便沒有民間鑑定需要文物鑑定資質、資格這一方面的考慮。謝辰生認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最主要的還是制定一套規矩,類似建立文物鑑定資質資格管理制度。

實際上,今年3月底,國家文物局在京舉行新聞釋出會就年度重點文物工作進行通報時指出,要根據文物保護法的要求,推動建立文物鑑定資質、資格管理制度。不過,昨日國家文物局新聞與宣傳處李姓工作人員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這一管理制度目前還沒建立。

而據記者瞭解,一些不是在文物鑑定資質、資格管理制度保障下建立的鑑定機構也面臨著撤併的危機。比如,2011年8月12日文化部發布公告撤銷了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